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灵性的培养(一)

路易士.利百

   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三至廿五节;路加福音第廿二章卅一至卅四节。

在书中之书--

  箴言书里,不少纪录着教导和训练儿童的问题。训导儿童无疑的是教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箴言书第廿二章六节:“教养儿 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上文所用“教养”两字,在英文是Train,意思是军队常用的“训练”或“操练”之词;我们训练儿童的灵性, 也许要像训练士兵一样,要给他们整齐的列队操练,要教他们怎么服从命令,也要训导他们怎样佩带武器,换句话说,用各种方法告诉队伍中的一员,教导他们,训 练他们,使他们知道“走当走的道路”。经上记着说,我们要不断的靠主帮助,训练儿童的灵性,使儿童从主耶稣那里,行走神的道路,每个人不断的寻求明白他的 真理,每天都要生活在主耶稣的旨意与大能中。

  我们做父母与教师的,要教养训练儿童,使他们真能行走“当”行的路,而不是行走他们“愿”行的道路,儿童固然有些与生 俱来的同在罪恶,而外来的实际罪恶,对他们的影响也很大,直接与间接之间都会使儿童向下坡走,结果只有趋向下流。我们所读之书中,或许人未甚同意,教育家 会有不同的观点,社会工作者,也许有其不同的伟论,然而我们关心道德的养成,实比他们更为关切。有些人将“自己”放在儿童内心的宝座中,使“自己”扩大得 荣,我们却使耶稣进入每个孩子心中的宝座,使耶稣扩大而得荣,引致儿童进入新的生命中。

  教会的领袖,不少已体会到工作的步骤了,工作应从教会以内的每个儿童起,绝不要让教会中的儿童们失丧一个,为要达此目的,必须在他们尚未受到外界的伤 害之先,就要使他们得到正当的指导,以致达到拯救。多少教会的领导者及父母,往往忽略了事先训导儿童,遂令儿童失丧,然后设法补救,这是何等愚昧的事啊! 幸而也有不少智慧的领袖及父母,已经感觉到这种处理儿童方法及步骤,是荒谬背理,愚不可及的,所以他们已经在儿童灵性之培养上,预为准备,趁着儿童未受到 外在罪恶侵害之前,就好好地教导他们,使他们接受基督,并且领导他们走向事奉主的道路。

  要达到上述的目的,为父母者应在幼年殷勤地训练子女,遵行经上的吩咐:“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 谈论。”(申六7)教导儿女,须知神说此话,并不是要从外面请些布道家来,把本教会带来一些短短的狂热。他的意思乃是说每天应给自己儿女以灵性上的培育训 练,尤应使儿女灵性的发展与其体质智力齐一发展和进步。

  属世的智力和体质的生命中有突发的时期,同样,在属灵的生命中也有其发展的高峰及危机的日子,灵命的旅程中,我以为 “重生”,就是一个山峰了,然而要达到这一个峰,倒要由山脚下先有一条阶梯的道路,拾级而登,才可达的,也就是说,先行接受了基督的生命,以后还要忍耐行 走,经过灵命的小岗,越山谷的云霞,循序渐进,灵命日丰了。然而不要因小有成就而自满,还要奋勇向前,踏上先圣的足迹,才能登抵高峰。

  灵性上的培育,不必在太过幼稚的年龄开始,但也不应停止于晚年不加上进。在圣经中将儿女比作植物(诗一二八3、一四四 12、廿九13┃14),那么,灵性的生长最好以植物的生命来描绘了。首先把土地耕犁一番;然后放下种子。这面还未能使之生长,日光和雨露在新生命的生长 及灵性上的转进,都是必须的。所以说果实累累的收获,寓于完好的耕植中。灵里的果实也是一样。

  在儿女的童年期内,若是忽略把灵粒种下,那么及至其年纪长到体智迅速发育之时,就会闯入不良的种子。是以我们必须谨防 儿女的教育,切免使之像那些没有深根而易于暴发的菌类生命般生长,要使之从童年循序增进。有灵命的根基,才可以结果荣神,不易枯萎。兹就管见所及,分别论 之。

心田的耕犁

  即使在最好土壤的田地上,若要撒下生命的种子,土壤是必须先行犁好的,灵性种粒撒出之前,人们的心田,需要施犁,也是一样。

  肉体的生日,与灵性的生日;有一个男童,听见一个人有两个生日之称谓以后,他便说:“那么我第一个生日,由天上降到地 面来;第二个生日,却由地面回进天家去!”在肉体的生命与灵性的生命之间,应是没有一分钟失去联系的,那是说灵性生活应与肉体的生活相互相承的,然而要达 到如此,那么儿童们在教育上及习惯与态度的养成上,应当由父母及教师去领导及管教。由肉体长成,进而导入重生之境。对于尚未重生得救的青年人的灵性之引 导,应当一若关心他们肉体之在胎脱时期的予以殷勤地看顾。

  青年人不但需要父母与教师的教导帮助建立信心,他们也需要父母和教师们的带领,向那位创世的上帝面前祈求帮助。倘若一个小孩子未曾明白怎样爱主耶稣之 先,就会听从他教训的话,那么这一个孩子真是幸福了。一个小孩子能够从早年开始,就会把爱的心情寄托在属天的事上,有如旧日的提摩太,从小明白圣经的真 道,那当是更蒙福的小孩了。他往下的人生将不会受到自私与恶习的搅扰而致沮丧。基此则其生活,就像大人一样,跨步前进,走向一个荣耀的事奉人生了。

  一般儿童在生长的时期中,以自己为爱的中心,可别于以后的自信及倚赖的阶段。他们的爱心自然而然的集中于自身,以己身 为爱的中心,回应他人对他的爱心与注意。所以童年时代,最好能够以:“我们爱,因为上帝先爱我们”(约壹四19)的经文为引导儿童们的信条,多缮释,多设 譬,儿童便当觉得,上帝的爱是常常在呼唤他们,手招他们了。   在今日的时代中,很不容易使儿童明白“为何”当日门徒禁止儿童就主,主耶稣当日之转向儿童爱护婴孩,给他们亲近亲近,为他们祝祷,这足证主耶稣把爱的 种子放进儿童的内心,使神之爱充满了儿童的心灵,以为试探进袭的防卫,那么在儿童走属灵之道路中,将感主之同在而不觉孤单与陌生。

  在各样的教导中,必须把神的爱□藏于内,以获潜在之功。米尔(H. G. Mell)是一位美国著名的历史专家,其幼年受教导之时,把慈祥的上帝作为一位无情的法官,或更视之为间谍,因此在童年时代,视上帝与地狱,一无两样,即 使他相信神,那不过是一个恨恶者而已。童年教导的影响,于此可见。

  “圣洁”原是上帝的基本德性,然而教授儿童的时候,都不能过于直接,应把神的圣洁透过了他的爱,而后达到儿童中间,即使神最大的诫命,像“要尽全心爱主你的神”,及圣经中一切的教义,必须透过神永永远远的大爱以建立。

  我们对罪态度:罪恶犹如疾病的细菌,经常附于人的身体之内,遇到身的抵抗力薄弱之时,疾病及罪恶就发作出来了。所以我 们对于罪恶的态度,也当预为留意。当我们作工或游戏之时,会把我们的衣服或身体弄脏,我们若不把脏的地方洗去,使之回复清洁,怎可以见人,更不能对己。这 个简单道理,小孩也能明白,对罪恶也是一样。经上记着说:“世人都犯了罪”-- 即使最好的人,或是我们最爱的人-- 罪恶都是与生俱来的,当然他们是知道的。他们不迟疑的去认罪悔改,那不但不是羞耻之事,反是光荣之举,儿童明白了这个,自然也勇于改过了。然而所要留意 的,就是儿童犯了罪时,不可过于严厉的对付他,要坦白而简单的去正对其事实,指出那是违犯了律法的行为,背弃道德的良知,不能以有罪为无罪,然后加以谆谆 的教诲,务使其改正罪行,那么,在宗教世界中,可以预防异端的蔓延了。

  成年人若果自掩其罪而不加认罪,对儿童却以严厉的指责,动辄轻易的在少年人身上定罪的话,那么少年人将必设法隐藏自己的过错了。反之,若果成年人有错而肯承认及悔改,且能对一个忏悔的少年人予以饶恕而不轻予处罚,那末,儿童们就会自动的去承认其个人所犯的罪恶了。

  作者童年对付罪恶的一个态度:在我未得救之前,我常常要求父母亲给我看电影的机会,可是他们总是不许可的,且教我知道 看电影为有罪,当我九岁的那年,偶然一次被邀请赴一个朋友生辰的宴会,我跟他们一路走,及抵达了,才发现那目的地是一个电影院。啊!我心中万分难过和不 安,只是我未便说些甚么呢!我的女朋友知道我从来不去看电影的,她见到我心中的不安,形诸于外了,她乃用安慰的心情向我解说,称这部影片很好,很有趣的, 我想你一定会喜欢看的。

  凡被请的朋友,都一个一个的带进去了,只是两个朋友及我,还在院外徘徊着。我在观看那些广告画片的时候,我心中阵阵的觉到难过痛苦,因为我知道我要与罪隔绝,不能进去,当即鼓起勇气,细声对我的女朋友说:“恕我吧!回家去了。”说完便走。

  我回到家里,一跪下就放声哭着祷告。啊!感谢神,我感觉到如释重负,内心觉到轻松自由。我母亲表示因我得胜而可夸。但是她转念之间,却说:“我以为这部影片你看无妨的。”换句话说,即是向罪妥协耳。母亲所言,我内心未肯同意了。

  我既已认为看电影是“罪”,那就不应对罪有妥协的余地。我父亲又因此以一元为奖赏,让我去看电影,那不是等同为罪的贿赂吗?所以父亲所为及母亲所言,我心中都觉不对。我年虽幼,对罪是不易放过的,这种心情,我深信能代表一些儿童对罪之一种态度。

道种的传播

  启示录第廿一章廿一节说过,上帝的城有十二个门,每门是一颗珍珠。一个人想走在那城中的黄金街道上,只须经过一个门就可以了。如果这个人从来未曾见过 其他的门闸,那么他对于这个圣城进口的门及其街道,就不会赏识。我们要儿童明白和领略圣城的华丽,不一定要等到与主面对面之时,我们可以教导他们从各角度 上来察看这真理。“我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的救恩意义,因为儿童的经历还浅,要明白这个道理是不易,所以教导他们要从多边的角度去提示,才能使之明 白。所谓多边的角度为何?略分述之:

  1.主耶稣爱我们,为我们所作的事,比父母还要多,所以我们爱他要胜过任何人。

  2.接受主耶稣为其救主的人,神将要视他或他们为儿女。

  3.每年之中,救火员或许从火中救出若干个人免于火害,警察也都救出若干个人免于意外之遭遇,救生员也许从水中救出若干个人免溺于水,然而神却要从罪恶中拯救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4.只有无罪而圣洁的人,才得进去与神同在,若果天堂准许有罪恶的人进去,那么天堂就不是天堂,而是地狱了。  5.基督是我们的代赎者,正像一个母亲愿意代受她孩子当受的刑罚一般。

  6.“我们都如羊走迷,各人偏行己路”;可是基督却舍弃自己的生命,去寻找那失丧的小羊。

  7.我们先要相信;跟着要有倚靠基督帮助的心,才能行得好,而有圣洁的生活。

  8.我们信了主耶稣之后,要在基督耶稣里成了新造的人。

  9.神爱我们,连他的独生子也赐给我们,替我们死了,那么我们认罪悔改,他怎肯再刑罚我们呢?

  10神的儿子,要显神迹,行奇事,将重担变为轻省,当是容易不过的事,可是神要把我们所犯的一切罪孽放在他身上,却是极其痛苦的一件事了。

  11主耶稣为我们付上那么伟大的牺牲,他却不向我们索求甚么,只是我们肯信,那么白白的救恩就得着了。

  12救恩既然是白白得来,然则基督徒却不肯为耶稣而工作,那又是什么一回事啊!

日光与雨露

  一粒种子埋在地里,必须受到上帝的阳光与雨露,才能使蕴藏于种子内的生命,冲破了硬壳,使里面的生命长出新芽来。

  人类道德修养,也像日光之与种粒,对于得救的人们,或未得救的男女,都有莫大的影响。一个人要得着良好道德,必先有主道的训练栽培,若在得救之后,才受祷告读经的训练的话,根本是没有的,要是使生命之道增长,人类道德的循序稳妥,必要受雨露般的道德沛润才可有成。

  古时的律法乃是要叫人知罪,今日的圣经及其记载好行的往事,乃是为了使人知悔,准备重生。我们应使儿童知道圣经中真神 向他们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听从父母”、“要以恩慈相待”、“凡所行的,都不要发怨言”的各样教训,并要使他们明白神要期待他们遵守,且作顺命的 儿女。

  然而,神对儿童德行的标准那样高,他们即使尽力奉行,也难达到。那么,他们就知道自己之力量不足倚靠了,必须靠赖大而强壮之神的帮助,才能达到目标。

  童年及早年道德的训练极其重要,我们不能轻忽的,譬如架柴燃烧,事前把柴细心支架,留意摆叠,加上燃烧之火,就能造成不灭的烈火了。人类道德的训练,也是如此,先给儿童重生的准备,及至主的灵火临到,一切罪恶必被焚毁,那么旧的品性要被扑灭,而新的性格就能表露了。

  决志的机会:我们按照儿童对神的领悟能力,使儿童有机会在主耶稣基督里决志跟从主,我们切不可因其领悟未够而阻碍他们来到救主之前。但在圣灵尚未动工 之时,我们也不可大过随便为儿童负此责任,使他们只作外表之宣誓。然而我们若不多给儿童以承认其对主耶稣的敬爱和顺服之心,他们便会犯极端的过失。我们若 果见到儿童们对主在爱心的表示之后,进到引至他们明白救恩,并且个别的带领他们进入主恩之中,能够这样,则都有神迹奇事的发现。

  全班儿童之中,都有爱主之心,超过爱父母之心,每个都愿意行主耶稣叫他们当行的道路呢?那么他们虽未重生,也能看见真理已被同化了。

  一个儿童从早年已受到灵性的训练,即或不晓得重生系在何时,然见其动作行为的表露,也能探讨一二了,正如“风随着思吹,你听见风的响声,却不晓得从那里来,往那里去,凡从圣灵生的,也是如此。”(约三8)

  重生虽然是一个瞬间的经历,可是这种经历,乃毕生所难忘,也是归依基督表现之真的开始,以后渐渐步入圣洁的生活,进而 选择属神的事,并且舍弃其本身的天然喜好。一个生长在基督教家庭中的儿童,其本来的喜好与倾向,必定自然而然的渐渐消灭,其品性也必向着主基督而生长。他 若是有一个教导的榜样来见证他的信仰,那末超乎自然界能力的神,必定不断的在其身上工作,更会在其普通的谈话中,常常使人听见圣经中的话语,其生活也必养 成了日日灵修的好习惯,而其每日的所需,将必无忧无虑的仰望倚靠神的供应。

  若果能使儿童在幼年时代体会而经历到主的大爱,明白了救恩为确定的事实,那么指导教养儿童的人,便应相机发问下列的问题:“你有否告诉主耶稣,你要将 自己完全献上给他?”“你既然明白了主的大爱,你现在预备怎样作?”“主耶稣为你作了什么?你应当怎样行?”之类的问题,使儿童的灵性渐进入深。

范克与雅各

  范克与雅各是生长在基督化家庭中的幼小儿童,在他们的家庭中,每天都过着实际而喜乐的生活,因为他们常与神有连系呢!主耶稣在这个家庭中的显现,正如一个能给人看见,具有皮肉的家人一样真实和亲切。下面是一件关于范克与雅各家中的故事。

  一天清晨在早餐桌上,这两个孩子正在希奇和谈论某人是否属于神家的人。他们正在一人一句的和母亲讨论,并且分别提出有 力的例证来,谓某人的行为失检,动作表现是违背救恩的道理,这时雅各忽然说:“啊!我也是一个不完全的人,但你们不要说我不属于神啊!”他们的母亲跟着问 他们说:“作一个基督徒,是否必须先有完全的行为?”他们回答说:“那未尽然,不过必须对主耶稣有完全的信心,才能作基督徒。”

“所谓信心是什么?”雅各问。

  母亲解释说:“信心的意思就是说将你自己的身心灵完全交托他,让他除去你的罪戾,亦相信他必会照着他的旨意,使你成为一个他所喜悦的人。”

  雅各继续说:“我醒悟了,我常常告诉主耶稣说我爱他,求他使我脱离罪恶的捆绑,但是我从来没有完全将一切交给他呢?怪不得心中仍存忧虑,愿主怜悯我,给我以完全的信赖,使我能作良善的小孩。”他说完就跪下祷告,将一切之虑忧都交托主了。

  一个年纪较大的儿童,能够出声祷告,接受救恩之后,应当在他自己的圣经上记录着:“某年某月某日,我接受主耶稣为我的 救主”之类的话,以为得救之证记,并应在其得着亮光之经节旁边作上记号,使那些经文成为他个人特享,也就成为自己的力量,那么遇到怀疑的进袭,疑惑就可迎 刃而解了,遇到自己的混乱思想的侵袭,也可安定下来了。因为一个完全信赖真神的人,神必按着他的应许,赐予得胜的能力,经上说:“凡接待他的,就是信他名 的人,他就赐他们权柄,作上帝的儿女!”

  有一个高小级的女孩子,在一个早晨的时候和主有深刻的交通,她就将此事对她的姑母谈论说:“今天早晨才是我真正得救的时候;但是不要告诉教会中任何的信徒,因为他们都以为我早已经得救了。”

献心聚会

  一个夏令圣经班结束的前一日,那些年纪较大的学生举行一个献心的聚会,主理献心会的是一个初次参加假期圣经班作教员的人,她不知应当怎样进行,也不知 怎样领导才能使她的学生进前靠近基督更深,她只是恳切的祈求他给这些儿童有明确的属灵认识和经历。所以她在献心会中,只有一个故事,其余的,她尽都交在主 的手里,让主按照他的时间,亲自指引他们。

  她仅有的故事是描写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他自己有两角钱,他认为非常宝贵,他一直在想怎样应用这两角钱。一会儿,想到 那些好玩好看的东西-- 飞机,一时又想到儿童游乐场骑一次小马,忽然又想买一顶小草帽,他对着店铺的窗橱望着,那儿又有美丽的手帕,有名贵的信笺,这些东西可以买了送给母亲表示 自己的心情,啊!宝贵的二角钱之用途,弄到小脑袋纷扰了。可是经过详细思虑之后,他决定将这两角钱献给那位对他最好,为他牺牲了性命的主而用。所以他每次 手指头碰到那些铜板的时候,都能自制,不肯拿出用掉,直到一个主日礼拜的时候,他才将钱投入奉献箱中为主使用。

  这个故事讲完之后,这位女教员就轻轻的祷告说:“主啊!故事已经讲完了,次一步骤当如何?”当下她请那些已经接受主耶稣为救主的儿童到面前来,与她站 在一起,又继续向他们讲及基督耶稣为他们所成就的一切。那些站在前面的小孩们,因此受了感动,一一的表示他们也如何爱耶稣。瞬息之间,出乎她意料之外的事 来了,那些坐在原位的小孩们,都一个个的受了感动,向台前走来,他们也要站在主耶稣的一方了,其余的小孩们也一个个的走向前面来,直到最后一个男孩子也跟 他们站在一块。啊!这位教员不得不觉希奇了,因他们没有受到任何人的邀请,也没有受到任何人的压力而来的。脑海中浮着很多问题了,他们是来到主的面前吗? 每个到主前的人都是出于真实吗?从他们的脸上观察,每个人都表现极其恳切,他们各自站着,一点也没有理会到站在自己左右的是谁呢?在这情形之下,绝不像初 小级的儿童通常聚集,主的动工,谁不希奇啊!

  这位教员觉得太高兴了,默念中知道这些孩子的需要各不同,于是建议他们各自默祷,叫他们默默而自动的将心中之事,向主 倾吐,并向主申述,为什么要走向前来。默祷之后,教员开声那几句简短的祷告,这些儿童既然肯到主面前来,她又更领儿童再进一步,叫他们将心中的感动,尽量 表出,所以她建议大家再唱一首诗,跟着让他们将内里的热心表达于神人之前,在他们未归原位之先,每人都立志要在那个礼拜为主作些工,虽然他们所想的事也跟 着年龄而幼稚,但是极其切合而实际。

  这位教师继续领导他们六年,结果明白他们对于救恩的道理虽或已经很清楚的听过,可是真的明白其中之奥秘,都还属少数,然而从他们初次的表示看来,真的每个都向前渐进了,但了然在胸,真的接受救恩者,大多收获于其后的几年中。

  犹太的儿童,年纪到达十二岁的,他们就视为“律法之子”。今日教会,因之也视儿童到达十二岁之时,才可给以教导,是以 把儿童未到十二岁前的灵性忽略了。我们要知道生在今日的大都市中,儿童智力较早长成,是以领之进入研究真道,也应提前了。若果固执成见,儿童灵性必会招致 损失,不可不留意及此。

  历代志下第卅六章九节记载:“约雅斤登基的时候八岁,在耶路撒冷作王三个月零十天,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这经文的记载,更知儿童灵性的栽培,在幼稚期年,应毋忽略了。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