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新书介绍

书名:【爱与希望】、【生命的粮】
著者:三浦绫子  出版者:中国主日学协会

  作者三浦绫子女士,是在一九二二年四月廿五日出生於北海道旭川市,从旭川市立高女毕业后,曾担任小学教员。一九四六年起罹患骨疽病,与疾病挣扎了十三年,后因信主,终於痊愈,而和三浦光世先生结婚,经营杂货店。一九六四年以《冰点》一书获得朝日新闻一千万圆奖金征文,轰动文坛,其后全心致力写作,每一部小说皆成为畅销书。

  后来她应邀在各种场合中为主作见证,影响了许多日本人信主。由于她在生病期间得到许多爱主信徒的照顾,她的先生三浦因主的爱而娶她。她的属灵经历非常丰富,故此这二本书给初信者或给慕道友均非常合宜。

  为了介绍她的文章,我们征得主日学协会同意刊登《生命的粮》序,及《爱与希望》书中第十章《日常所犯的罪过》。

  《生命的粮》——序

  人到底是在什么时候,本着什么样的动机去接触圣经?据闻,现代的日本家庭已经持有圣经者约占八成,只是我尚未明白,凡持有圣经的家庭,对圣经所抱的态度为何?

  有些人是得自于朋友好意的相赠,也有是偶尔在书店看见,因好奇而买回的。某日曾闻一位为要买得一本圣经,特意从离岛乘船到本州的书局购买,此番诚心真令我感动。

  不拘怎样,经循各种不同的方式使得许多家庭拥有圣经则是事实。但是,自己特意买来或许翻阅过,然一般的人则是将其搁置一旁,更有些人从来不去理会它、看它,而任其受污尘的沾染,这类情形可能是日本家庭对圣经所持的态度罢。

  现今时代仍有平生对圣经不闻不问、毫无关心的人,相信其数必然不少。但是任何人的一生中,总会有过一次或多次地由内心呐喊着:

  “神啊!”

  甚至有许多人当处于逆境,内心愁苦、哀伤无助之际,便发出呼叫:

  “我该怎么办?”

  果真不幸遇见这种情形,我想此刻他若是已认识圣经,或许所遭遇的悲惨、痛楚等,对他而言就不仅是痛楚、悲惨的结束,极可能会体验到别的含意。

  我本身还未认识圣经前,与认识圣经之后相比,经常回忆并且反覆地做比较。我曾历经漫长的十三年患病生涯,又遭遇骨肉至亲及爱人逝世之哀,并屡尝人际关系之苦恼缠身而受梁。可是,从认识圣经之後所遭遇的一切悲哀痛苦,这类的艰难与从前比较起来,我衷心觉得此纯属两层完全不同的意义。

  我特意顾虑到从来没有读过圣经的人,或者有心想读却不解其中含意者,因此,我愿意与他们一起来了解新约圣经,而尽量采用容易明白领会的文笔起稿。过去我亦曾认为圣经是部难以理解的书,所以特别能了解这般人的心理。

  现在已不常看见有街头布道。在我少女时代经常有这类路旁传教的救世军(基督敦的一派)的背影,他们击大鼓而唱短歌——

  只要来信
  无论是谁
  都必得救

  他们放声地唱着赞美歌,又读圣经向过路人报扬福音的好信息。

  大体的人却毫不关心地走了过去,其中有些人则“臭耶稣和尚!”毫不客气地辱骂着,根本不怕被他们听见而觉得羞愧,不过有极少数二、三人停留在那儿认真地听着。那时候的我所持的态度则是不闻不问的赶紧离开。

  但是,在路旁传教仍有不少人接受耶稣而成为热心的信徒,甚至奉献为更多人做傅道。

  我这本《新约圣经入门》刚开始是由光文社发行的《宝石》月刊志于昭和五十二年一月号起,共十三次的连载。宝石月刊志的内容足以政治,经济、社会记事为中心,却插入“新约圣经入门”的篇幅,令我深觉所负责任之重,颇有路旁传道的感慨。因为这本杂志本不是宗教性杂志,或许读者们翻阅到《新约圣经入门》的标题时就顺而翻了过去,不去用心阅读,或者毫不关心,我总存有这种想法。

  于此,编成一本单行书发行,与各种类型的书籍刊物并列于书局的书架上,同样的仍然有路旁布道之慨。

  我想大部分的人是不会去购买此书吧!不过或许有些人会热衷地赏读,或借着这本入门书而转变成喜欢读阅圣经者。我诚心祈待着这极少数的志同道合朋友,或者仅有一、二人改变成见,变得喜爱读圣经,也就自我感到荣幸。我极乐意为他们奉献本书。

  于开始撰写这本书时我就采用最容易了解的笔法。我本来就不是牧师,亦非教士,乃是每礼拜天准时参加教会主日崇拜,聆听牧师的证道,是个平凡信徒,所以对于较深的神学理论则是一窍不通。这本书是信仰生活廿五年问,承受牧师的讲道以及信仰前辈的敦诲,又从各种基督教杂志或参考书中,选取自己感想及感动的训语以据实录写而成;是将神学家及同道前辈所探求既成之作品,断章取义改写成较容易接受的文章,以编成的一本人门丛书,可以说是一本转卖品,其中抄引他书的佳句比较多。

  虽是这样,我已费尽微薄之力,祈求若能借着这本《新约圣经入门》而引导读者深入探究圣经,则是我平生素愿矣!

  本书是已由光文社出版的拙著《旧约圣经入门》的姐妹版(《旧约圣经入门》已由中国主日学协会命名《光与爱》出版销售中)。圣经乃新约与旧约合并而成才是完全,入门书同样也需二本并读才算完全。

  尚且,各章缺少平衡编写,特别是马太福音占有较多篇幅,而书信却简单又内容少,此事吾人深觉遗憾,借此向读者致歉。

  最后,向连载中极力支持协助的诸位前辈,以及插画图案的荻太郎先生,装订的小西启介先生表示由衷的谢忱!

三浦绫子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一日

“爱与希望”——日常所犯的罪

缺三种情,才能保留金钱

  有人说,圣经是本深奥难懂的书,要透视到圣经的真髓不容易。尤其是新约圣经的第一页,是耶稣基督的家谱,出现许多的名字。不论任何书籍,一旦有许多我所不熟悉的外国名字,就算是小说,也不容易往下读的,何况是圣经呢?亚伯是谁?约瑟又如何?对于初读的人就要求他能了解,简直是强人所难。

  如果有人认为圣经是一本不容易了解的书,那么我建议:

  “最好从旧约的箴言开始读,那样较容易了解。”

  箴言是一本“劝戒的言词”,“含有教育意义的短句”。比如:

  “急性子的吃亏。”
  “亲密也该有分寸。”
  “亲友之间也要有礼貌。”

  圣经中的箴言,可说是智慧文学之一。在此引用劝人勿犯罪的言词:

  “我儿,恶人若引诱你,你不可随从。他们若说:‘你与我们同去,我们要埋伏流人之血,要蹲伏害无罪之人;我们好像阴间,把他们活活吞下:他们如同下坑的人,被我们囫圃吞了:我们必得各样宝物,将所掳来的装满房屋:你与我们大家同分,我们共用一个囊袋。’我儿,不要与他们同行一道,禁止你脚走他们的路。”(箴一10-15)

  这乃是世间的新鲜警语。被引诱犯罪者,并不仅限于青年人,已经四十多岁、五十岁、有人生历练者,也不例外。人被罪恶所围绕,随时随地都可能受诱惑。

  而诱惑也不仅是个人,企业团体、国家所受的诱惑也会时常在耳边响起。这并非旁人的事,因为,不论个人,或企业家,甚至国家,一旦为利所诱,那会顾及人尊贵的生命及罪的意识!

  每天报纸刊载的,小则个人的凶杀,大则国与国的战争。现今的电视、广播电台、报纸的国际新闻,每天都报导。

  “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你那里若有现成的,不可对邻舍说:‘去罢,明天再来,我必给你。’你的邻舍,既在你附近安居,你不可设计害他。”(箴三27-29)

  常闻“有钱的人显得华丽,是更卑劣的”(此话点醒为财富所迷者的心理状态)、“缺三种情,才能保留金钱”之语句。三缺是“缺少理义,缺少人情,缺少交际”,这种人必然是无情、无义,也没有朋友的人。

  我认识一位有钱的女士。其少女时代在某公司上班,每月薪金由自己保留,不缴给父母一丝半毫。不仅如此,在她想吃鱼时,只买回一人份独自享受。

  许多人说,像这种儿女并不希奇。但是,我却喜欢多买一点,全家一起分享。今日,非洲饥荒,死亡者颇多;在许多地方,有许多人过着痛苦的生活;但是却有许多人听到这消息时,内心并不觉得痛苦,而他的皮包也不痛苦,这些人已经犯了“不施舍的罪”、“没有感情的罪”。

  这些人,几千年前就有了。

  为什么男与女会争夺

  箴言中劝人不可陷入淫乱之女手中的话,的确很多。自古就有“犯罪的背后有女人”这句话。在我周围,就有许多朋友因女人而导致身败名裂。“恋爱是不用脑子的”,不论男女,彼此都有吸引力。K男士的情形是这样的:他独资经营了一家小店,却不顾职业道德,与店里的女侍发生奸情。最后他遗下妻子与三个小孩,与那女侍私奔了。但是,不久之后,那名女侍又与另外的男子私奔。他酒精中毒后,死于都市一个偏僻的角落里。

   F男子,每半年更换一名女友。这些女友,有些是有夫之妇。他是一位大企业家,但是,白天则经常沉溺于女友的公寓里。当他发现公司的公款已被二局级干部侵占时,已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了。而辛苦经营几十年的公司只得拱手让人,以赔偿一切损失。

   读箴言时,他们的情景浮现于我的眼前。现今亦有女性迷恋有妇之夫,而男性迷恋有夫之妇的情形。在这种情形下,我奉劝男性,同时,也提醒女性。

  虽然如此,人性仍然没有其自由存在之力。没有能力掌握己心的人,觉得自己是自由之身,但是真正自由的意义他却不明白。若真有自由,岂会爱那些不该爱的人?对值得爱的人当更为热忱才是。

   “因为淫妇的嘴滴下蜂蜜,她的口比油更滑。”(箴五3)
  “我儿,你为何恋慕淫妇,为何抱外女的胸怀。”(箴五20)
  “与妇人行淫的,便是无知,行这事的,必丧掉生命。”(箴六32)

  “‘你来,我们可以饱享爱情,直到早晨:我们可以彼此亲爱欢乐。因为我丈夫不在家,出门行远路;他手拿银囊,必到月望才回家。’淫妇用许多巧言诱他随从,用谄媚的嘴逼他同行。少年人立刻跟随他。”(箴七5:18-22)

  以色列国对于犯奸淫者,是由众人拿石头将其打死。但是,这位有夫之妇所说的话,表明她一点也不害怕,不打颤。真是旁若无人,厚颜无耻的女人。圣经记载此种警戒,可知当时已有此类妇女。

  北海道充满了自然美,何曾想到,离婚率却是日本第一位。导致恩爱夫妻离婚的因素很多,丈夫懒惰、沉溺于赌博、酗酒、性格不一致等,各式各样。除此之外,男人爱情不专,女子水性杨花,也是离婚的主要因素。

  前述,趁丈夫不在家时,妻子穿着围裙如同去买菜,却是去赚外快。她返回时,顺路上超级市场去买些菜,以防丈夫已经回来。丈夫看她穿着家居服,拎着菜篮,穿着围裙,若问:“你上那去了?”

  妻子也绝对不用担心会遭到责难,更不会令人怀疑。这等有夫之妇的姿态,是否如箴言所说的一般。以下列出几节有关恶妻之经文:

  “……贻羞的妇人,如同朽烂在他丈夫的骨中。”(箴十二4)
  “……妻子的争吵,如雨连连滴漏。”(箴十九13)
  “宁可住在房顶的角上,不在宽阔的房屋,与争吵的妇人同住。”(箴廿一9)
  “宁可住在旷野,不与争吵使气的妇人同住。”(箴廿一19)
  “大雨之日连连滴漏,和争吵的妇人一样。”(箴廿七:2)

  几千年前的男人,面对唠叨的妻子或许也无可奈何,认为恶妻逆子无法可治。他们说宁可住在旷野,男人为此而留恋于花街酒巷之中,很值得同情。但是,妻子之唠叨,多半是因为男人沉溺于酒色而不知回巢之故。经文未曾提及原因,故而女性只有在男人所写的箴言里忍气吞声了。

  只是,不论丈夫或妻子,都喜欢发发牢骚。细察夫妻争吵,多半都是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比如,太太让丈夫买什么回来,作丈夫的却忘了,当丈夫回来,房门都还没有关好,两人已经开始争吵了。谁也不肯说“对不起”、“都是我不好”,其实,只要有一方说声“抱歉”,问题就解决了。他们情愿大声争吵,也不肯说句道歉的话。只要认为自己是对的,绝不罢休。一般夫妻之失和,皆因芝麻小事堆积而成的。

  不替人负债作保

  由箴言重拾替人贷款作保之事。替他们作保我们有何想法?是否觉得替人作保很容易招来麻烦?

  “为外人作保的,必受亏损,恨恶击掌的,却得安稳。”(箴十一12)
  “在邻舍面前击掌作保,乃是无知的人。”(箴十七18)
  “……不要为欠债的作保。”(箴廿二26)

  这的确是个难题。我们也曾向市政府款购买房屋时,请丈夫的上司作保。一九六一年时,贷五十万日币。当时的五十万日币可造一座小住宅。当时丈夫每月薪金不到二万元,每月需摊还五千元。出人意料,丈夫的薪金增加五千元的收入,是因为他工作认真,升级的加额薪金。也因着那一次的升级,我们才能毫无困难地按期缴纳。若不是有还款的能力,我想,我们也不敢冒这个险,胆敢请朋友作保了。

  为保证人带来麻烦,多半是因为贷方错估了关系,且差距太离谱。一开始就该有最低之估计,绝对不能带给保证人一丝一毫的麻烦,如此贷款之数目就不会超出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

  贷款者并非生活陷于困境者,生活真有困难、为了生活而贷款者,在现今的时代已很少了。其多半是花天酒地,有的则是为了买汽车、买家具。其实,不买也不行的。有些则是一无计划,生活过分奢侈、浪费,而必须以贷款去弥补。若一开始就明白还款有困难,却仍然勉强贷款,而不考虑如何还款,这是不负责任,也是诈欺的行为。

  作保该与贷方有同等的立场。贷方所贷金额超过还款能力时,该当面拒绝。而保证金额也应该顾及万一有事,则以自己能负担的金额为限。若超过其范围,就是虚伪的保证。

  所谓贷款之保证,是保证人向借方担保贷方有能力还款。而还债能力的保证,是保证贷方有还款的经济能力。有些人,确实有还款的能力,可是,没有偿还的心意。

  美国语言学者斯密士先生说:

  “偿还贷款之事,并非收入的问题,是性质的问题。”

  这种指摘相当尖锋。保证人不只要了解对方,甚至还必须看透其用意才行。在明白其偿还的经济能力之时,还须了解对方的人格。因此,必须了解对方的生活状况才行。

  有些人借钱是为了花天酒地、或是赌博、不务正业等,为这些人作保,连保人也是不负责任的。保证人如果认为贷方不履约还款,只好自己负责偿还,这想法就违背了保证人原本的立场。当然,若是无法推辞而只能作保时,也只有负责了。为人作保者,也有随随便便答应的。他唯恐拒绝有失朋友情分,为了逞英雄、做好人,而毫不考虑的盖章了事。

  一旦贷方负债避到国外或避不见面辜负保证人时,他就惊惶失措,怀恨对方。没有诚意要负责的保证人,形同与贷方向借主共谋诈欺。

  法院裁判的证人必须宣誓,必须凭良心说实话,一句话也不能有所偏袒。一旦被证实为虚言,则被判伪证,也要接受法律的制裁。如果贷方没有能力还钱,责任就归于自己。故此,不可以随随便便盖章。实际上,我们往往因情面之故而盖章。

  在这件事上,我也屡次失败(背负着偿还的重担),内心有着不平的经验。贷方也没有丝毫愧疚,仍然寻找保证人,四处忙着借钱。更有不知羞耻者,前帐未清,第二次又来找我盖章。请牢记:一旦作保,即表示自己愿意负此责任,而并非被逼迫的。

  箴言劝世人:

  “不要为欠债的作保。”

  以此与大家相互勉励,希望我们不为金钱所纠缠,共同来预防悲剧的发生。

  持守坦白劝戒人的勇气

  “屯粮不卖的,民必咒诅他。”(箴十一26)

  汽油危机造成卫生纸的短缺,卫生纸乃日常必需品,谁都要用,一日不可或缺。但一向都堆积如山的卫生纸,为什么会突然消失了呢?因为汽油危机,商人要利用这绝好的机会涨价。缺德的商人因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及他人的方便。如果仅是卫生纸则尚可想办法,但是,如果像圣经所说,商人将粮食屯积不卖,则会影响到人们的生命。

  回想战争时期,米是配给品。所有的配给品经常会延后配给。如今思索,真不知是因米缺乏?抑或有人暗中操纵,导致配售延后?实在令人生疑。人常常都饿着肚子出外采购,但是,有钱也并不容易买到。大家都是在衣柜中挑出布料较好的衣服,拿去换些米回来果腹。

  如今,不用回溯战争时期,最近因为汽油的缺乏而刺激物价上扬,许多物品甚至被电积着不卖。我们的教会,预算五千万日币来建堂,结果受此影响而跳到一亿日币,这是谁促成的?我认为这是没有必要的操作。除了这个观点之外,相信没有别的了。这乃是最近的事,商业道德是极其脆弱而又容易偏激的。

  “诡诈的天平,为耶和华所憎恶。”(箴言十一l)

  少女时期,我好几次见面人若无其事地以手指头触动秤杆,及做出其他不正当的行为。而现代的家庭主妇,注意的是食品的添加物,但标示着“不使用添加物”的物品中,却查出添加物,商人为什么非说谎不可呢?

  欺骗消费者是自毁商标以及商店的信誉。消费者与商人间,并非骗人与受骗的关系,理该是相互信赖的关系。

  “失去信用者,如同死人。”

  有人这么说,一旦失去信用,要想挽回就极不简单,必须付上更高的努力及牺牲。在空着肚子的人前,不售粮食,这种商人已经丧失了商人的资格。

  “不要劳碌求富,休仗自己的聪明。”(箴廿三4)这句箴言尖锐地刺透人性。

  以下特举出一些极为刺耳的经句,我们承认懒惰即犯罪的道理吗?或对于懒惰愿意深入了解。箴言中出乎意料之外,针对不可懒惰的经文颇多。

  “作工懈怠的,与浪费人为弟兄。”(箴十八9)
   “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箴十九加)
   “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箴廿十4)
   “不要贪睡,免致贫穷。”(箴廿十门)
   “懒惰人的心愿,将他杀害,因为他手不肯作工。”(箴廿一25)

  我总觉得自己是天生的懒惰者。母亲是一位记忆力强的人,她说:“从来没见过绫子读书的背影”,我也承认自己的确是懒惰者。到了缝纫时间,我对此没什么兴趣,就逃到静养室床上休息。再怎么勉强也没法冠上好学之名,直到如今懒惰之性尚未革除。有时,上午九点起床,家人们就会说:今天怎么这么早啊!有什么事吗?”都觉得是件怪事。我中午也还有午睡的习惯,通常睡一小时,有的时候则睡二小时。

  箴言第六章十节:“再睡片时,打盹片时,抱着手躺卧片时。”

  “这节经文好像在指责我,说我贪睡。”教会一位年轻人说。睡早觉和晚上睡觉之间尚有一次午睡。起床后经常打瞌睡。
这等人,整天活在发呆的日子里。幸好,我的工作从来未曾耽延过,全都能赶在日期截止前交卷,为此,大家都容忍了我的懒惰。

  仔细思考,懒惰真是件可怕的事。懒惰并不是指早晨仍然睡在床上。“懒惰人放手在盘子里;就是向口撤回,他也不肯。”这只是一个比喻,但是,我们就常有这种情形。放着家中豪华的厨房不用,整天到自肋餐店用餐。

  北方初见雪时,汽车抛锚的事故频繁,这是因为汽车的轮子没有换上冬天特有的轮子。表姐夫就是被夏天车轮的汽车撞死的,因车主忘了换冬天的车轮而引起的车祸。

  我们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忠言,所谓忠言逆耳。但是,当你见人踏上有危险的桥梁而不发出警告时,也是怠惰。想想,只要大声地喊一声就可以挽回一条生命,可是,我们往往连这一声都懒得喊,任凭周遭的人们沉溺于女色之中,睁着眼睛看他欺诈,导致不少的美满婚姻被破坏。

  我们常会怀着“相信他会醒悟的,会有人向他提出警告的”这种心理,而懒开金口。为人父母者、老师、牧师在孩童或某人发生事故时,常有“当时为什么没有提醒他”的懊悔,太慢了,你已经犯上怠惰的罪了。

  “当面的责备,强如背地的爱情。”(箴廿七5)
   在怠惰中,包含了不爱人的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