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神持久同在的奥秘

慕安德烈

  序

  在1914年4月的一期《国际宣教评论》中刊有一篇由该刊编辑写的文章,题目为“宣教士与他的工作”。作者提到他曾发出一本小册子的问卷,发给多数的宣教士,邀请他们对在这过去一两年当中,特别引起他们所关注的事,将之写出并回复给他。结果有二百三十三件,属于五十个不同社团宣教士的回覆。这位编辑认为在这些回复的文件中,可以归纳出宣教士们所思考的一个共同问题,不失为一个凡例;它不会严重扭曲宣教士们心中所想的。于是该文作者根据那些回复,将主要的问题加以监定,其结论为:处理个人生活问题最感困难。我的主内弟兄之属灵激励的资源。我所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如何使一般的宣教士成为并维持为属灵的人,使这个人自身具有更大而不变的属灵力量。

  另外一位宣教士提及受到世俗的引诱,并且说那是永远存在的问题:“如何做日常的工作,而又能够得到足够的睡眠,又有时间读经以及最为重要的祷告,这些都是宣教士要常常来对付的最艰难的争战。”

  一位卓越的宣教士写到:“在此地最紧迫的问题如同在国内一般,似乎不能避免过多的活动,以致宣教士们属灵的生命之泉逐渐枯竭,那种效法主耶稣隐藏而纯真生命的耐力,以及向周遭人展示主生命的能力,却逐渐削弱。”

  一位富有经验的宣教士则写到:“在执行宣道当中,最大的难题在于工作同仁之间,要如何使外国人及印度人能持守基督徒的真心和和睦。‘叫世人知道你差了我来,……’,唯独超自然的力量方能做到这一点。”

  另外一件回复信中说:“只有一项困难,那就是信心问题。我们不相信神在掌管一切,所以才问题重重,正如我们自己尝试管理教会以及事工。其实那根本不是我们的问题,而是神的问题。我相信,当我们以真正强烈的目光来看什么是信心生活;其结果,我们就会真正强烈的感到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疑惑,教会与个人都是如此。要坦承这是一个实际问题,那么我们的生命才会有神的同在而光辉起来。”

  当我不只一次地读这篇文章,仍感难以表达我的感想;同时也不知道如何才能使神的儿女,弟兄与接妹获得他们的需求。这些神的儿女,并没有将自己的生命视为宝贵,而是牺牲一切,将神圣的福音带给那些来信基督的人。

  有人觉得第一件要做的就是祷告。然而,祷告什么?从何处开始,而又期待什么?我们的祷告会打动那些宣教士吗?有人可能会将那二百三十三封信回福问卷的信放在他的祷告簿里,求神给我们指导并显示出我们该想什么,要求什么以及希望什么。

  于是我有了想法;这二百三十三封信证明了有二万三千三百位散布在全世界的宣教士,可能有许多人都遭遇同样的困难以及我们所谈及的重担。他们深切地需要知道在与神持久相交的喜乐与光明当中,如何能保持并被指引的秘诀。于是我们更为热切地祷告,同时更进一步地想:问题不出在宣教士,而在差派他们出去宣教的教会,那里就是问题根源之所在。教会并没有活在充分认识耶稣基督的经验里,将耶稣基督视为教会的生命与力量,因那才是支撑教会的使者,并使他们在所有的试炼当中仍能保持平静。

  在该篇文章的结尾所谈到的,就是我们所真正缺少的,其实也是唯一解救的方法,作者说:“我相信,当我们以真正强烈的目光来看什么是信心生活;其结果,我们就会真正强烈地感到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疑惑,教会与个人都是如此。只有坦承这是一个实际问题,那么我们的生命才会因有神的同在而光辉起来。”

  然而即使对信心生活的异象,我们也了解的不多。当我们真正了解了异象,我们会由于我们的疑惑而感到羞耻,同时也会坦承我们一向活在疑惑的生活里,未能完全接受耶稣基督对我们所要成就的,致使主耶稣的救助没有真正临到我们。就在昨夜,我们的主清楚地提及图在地上时,父的生命就在祂里面,而同一个生命也活在祂的门徒里面:“你们在我里面,我也在你们里面。”这便是信心生活;不仅相信基督为我们而死,赦免了我们的罪,使我们成为父神的儿女,而且祂还内住在我们里面,使我们持续不断地与祂相交。这就是当神的一个儿女看到耶稣基督所应许的,看到祂以全能的力量能够在我们里面成就一切,并显得实实在在的时候,他就会来理解他的生命每时每刻都在神的保守与指引的能力之中。不管活出这样的信心以及以全然无助的态度将自己献给全能的神是多么困难,但事奉主时,他们不会感到羞愧。在前述中的宣教士之活动过多,反倒成为一种属灵的激励;另外持相反的说法,是活动过多,将有碍于生命之泉的流出,这两种见解都可以得到理解。

  迄今,我在6月写的这篇文章。在《国际宣教评论》7月号刊出了一篇文章,题目为《宣教士的奉献生活》其内容与我在本文中引述的文章大多不谋而合。

  该文的作者史沫尔小姐,于印度从事宣教工作十六年。曾在爱丁堡的“女子宣教学院”担任过十年校长。她谈到曾与年轻一代在各层领域里的大批宣教士有着亲切的书信来往。她认为在这些书信中,足可公正地显示出年轻宣教士的想法,以及在任何特定时间里,浮现在他们心里的愿望:

  “有一个主题,它经常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而且有一种紧迫感。很清楚的,这关乎极为严肃的思考。或者说,我们发现这深切的关系到整个生活,人际关系以及事奉问题。这也就是关乎奉献生活的主题。如何能在一天百忙中,在适当的地点,取得安静的时刻,与神相交;当有了安静的时刻又如何能善加利用。这是大多数在不同宣教领域里的男女宣教士们所渴望思考的问题。许多宣教士的确都很坦白地提及他们身为宣教士的软弱。在较大范围宣教的宣教努力与宣教成果比较起来,都是不够的。他们几乎将这种情况都归咎于一个原因──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都没有能抽出空闲以及适当利用这个空闲与神做每日的灵交。”

  从来信所引述的可以阐明问题之所在:

  “我需要时间来祷告,直到‘爱’将我的懒惰,疲倦与罪行烧尽。”

  “我们最大的需要就是来拆除诱惑,在正当的灵里要尽力去做。而且要从实际工作中抽取一些时间,在安静中用在等候神的上面。”

  “我所有失败的根源便是缺乏安静。我挣扎的想要得着安静,有时候令我十分绝望。”

  “由于我能好好想想在此地工作的前途,结果我发现到这样的事实;我实在没有付出足够属灵的代价。我必须要付代价,即使有些工作可以取消。”

  “当我一周接一周地教英文,算数与地理,我很怕会失去异象。难道还能将自己唤醒,在每一门课程里去期待荣耀与亮光吗?我肯定那里有荣耀,假使一个人只要有眼睛来看!”

  “无论男女,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海外,只要了解一点现今宣教的处境,没有人会怀疑:如果宣教的问题存在,那么解决问题之道就必定在于整个教会的良知……,假如在这些情况或者任何情况下祷告是为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必定是唯一的办法。假使神的目的在于宣教运动,那么它就会在人们意想不到的经验里与每个时刻的事工中,兴起打动人心的作用。假如宣教士是正当的代表并介绍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作为救主给所有的有心人,那么那位宣教士就必须为耶稣所占有,以致毫无错误的将福音的真理传讲给他人。那位宣教士本人必须活出基督的样式来,做为他所要显示的那种神秘力量的工具。而今,基督徒的信仰不过是从事崇高事奉的一项预备而已;而那崇高事奉的方式乃是要求这位基督徒要在全然安静的灵里与主同住。不过,当我们努力过着一种内在信心生活,但包围着我们的那些困难却是公认为极大的。如果要想将这个世界的国度成为我们神基督的国度,那么毫无疑问的是困难必须诚实的被认知,对待与克服。”

  “倘若在日常固定的生活中,将时间与地点挪出,为了能与神有安静,不匆忙,又不被打扰的相交;即使这对工作或者下午的休息都要有重大的付出,但即刻的报偿便有两项:

  一、有神的同在,过量的工作会自行解决;

  二、安静的时刻本身将会成为力量,勇气与爱心恢复之不断的资源。”

  有一位十分忙碌的宣教士惯常的说:“我们的主纵不会要我们做过于我们所能负担的,但也不会不给我们空闲,坐在他的脚前。”

  (史小姐的这篇文章值得细读

  在该刊的同一期中,又刊出《宣教士与他的工作》的第二篇文章。谈到宣教领域里的诸多问题时,该文首先提及复信中有关教会的属灵生活问题。这的确是最根本的问题。教会的活力与火热,能力与感染性的喜乐都为之阙如。这是我们许多宣教士在复信中最感忧伤的。正如一封复信所言:“宣教士最注意到的是基督徒的生活以及较高典型人物的行为,这将是最能吸引与赢得人们相信福音的方法。生活是明显的摆在那里,然而喜乐,热心与生命丰盛的基调正逐渐失去。”

  如同上述的论点常常反复出现在回信中,它给人一种印象,那是非简短的摘要所能转述得明白的。其属灵工作之重要,教会是有其责任的。该文作者受到如此诸多反映的影响,从而尖苛的指出问题之所在。她反问:是否问题之根本并不在于教会未能进入在基督里的生命之丰盛,以及确实的教导神全备的能力来救赎与拯救?假使那沉重而单调的担子以及不属灵,不相信,并异教的传统从教会的宣教领域里消除,那么教会是不是就不必以更能得胜的福音做为宣教士的后盾?假使整个教会对神都具有坚定而清晰的信心,那么宣教的形势就会更为坚定的进展下去。神正如在新约所显示的,是又真又活的神。在这里,属于个人的挑战;我们似乎将教会在宣教方面的问题之真正所在探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