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为何祷告的结果会迟延

戈 登

一、神到达人心的途径

  神常是藉着人来感动人的。圣灵来到人心是以他人的心来达成的。我们在敬意中想藉着易懂的说法指出:在神计划赢回世人对祂的真正忠诚时,常受到人的局限。这话也许有点言过其实;可是我所想到人所具有的那种恐惧、乖僻与萎缩的人性,要有大的改变,除非由神的圣灵来管制不可。但这个事实,受到如此的局限,真是令人难以理解。

  神需要人来成就祂的计划。基于这一事实,会使我们毅然决然的想到祷告。要想击败仇敌,将失丧的人赢回,天上大祭司和信徒的最大行动就是代祷。神乃极为依赖我们的代祷;祂同时也强烈依赖我们认真的操练代祷。(参来七24、弗六10-20)

  神所渴望祷告的结果被神自己扣住,或者结果打了折扣,皆由于我们大多数的人没有学到如何简单而熟练的祷告。我们是需要受训练。神了解这一点,祂自己愿意训练我们,不过我们必须愿意;主动表示有此意愿。而麻烦也就在这里。神要求我们将个人强烈的意愿完全放下,或者说,我们心甘情愿降服于神,这样,我们才是祂救赎这个世界最为得力的盟友。

  神对于我们祷告的回应会迟延,及拒绝(乃是出于好心),或者是为要给我们的是超过我们所求,或者神有更大的目的要完成。归根结底,神自己的意图是被迟延了。而迟延的原因是由于我们不愿意学习如何来祷告,或者说,我们进步很慢──在学习中很笨拙。客观来说,我们的祷告,神回应与否,都属小事。可是主观来说,对我们自己没有小事,不论我们看法如何!

  然而,由于我们的努力不够,神为这世界所立下的目标被延缓,方为头等大事。许多人认为祷告就是想从神那里得到东西,简单的说,这种想法很狭隘,狭隘得可怜。可是这样的想法却又如此普遍。对祷告的正确观念应该理解是祷告关乎的是祂对这个世界的计划,包括一切事,以及整个事情当中之重要细节,我们都应该与祂同工,作为祂得力的伙伴。

  祷告的结果迟延,或者未得应允,其真正原因只在神与我们的观点不同。在我们的求告当中,不是我们还未达到那属灵的智慧,来祈求得那最好的;或是我们还未达到那无私的地步,求那比较好的,或最好的,而愿牺牲眼前的一件好事。不自私便是甘愿牺牲个人较小的愿望,以换取那较大,而能影响多人生命的事情。

  我们以图画和以文字写成的故事,会获得很有果效的学习。这也是耶稣最喜爱的教导方式。在圣经里,有四个神对祷告答复迟延,或者说,颇具特色的案例。当然在圣经里,还有许许多多有关祷告的故事,但这四例特为突出,或许最主要的教导都已包括在这里了。当然,我们所熟悉那受到阻碍的祷告也都在这四例之内。每当我们与神建立了良好的连系时,往往大多数的祷告都要受到外界的干扰;我们所举出的这四个祷告的案例也不例外。它们是摩西祈求进迦南地;哈拿祈求生子;保罗祈求拔掉他身上的那根刺;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祈求那苦杯撤去。让我们在下面分别来查看这些特殊的祷告祈求。

  二、为了一个国家的缘故

  第一个案例乃是摩西没有得到神应允的祈求。

  摩西无疑是以色列百姓的领袖。不管从哪一方面来看,摩西都是人类部族的巨人之一。他的法典成为英美法学的基础。从他自己所叙述的事业来看,他所有的才干,包括制订法律,组成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一位军事将领与战略家,皆出于他跟神之间直接的交通。尤其他是一位祷告的人。没有一件事他不是先求告神的。他宣佈的每一件事,包括法律、组织、事奉、计划等,皆有神的参与。当国家危难之际,受到道德灾难的威胁,他便求告神,神便按着他的祈求,将一些计划改变。他为个人的事祈求,皆得到神的应允。他是那种,事无钜细大小,不论是关乎国家及个人的,都要直接来求问神的人。一般对他好评的记录指出:他获致巨大事业与成就的最简单解释便是祷告。神完全按着他的祷告而作工。在记载中,其大事的成就均为他祷告的结果。以上也是我们最简单推论的摘要。

  而今,在摩西一生当中,只有一次例外;而这次例外,在他长远得到神的应允当中,尤为显着。摩西为一件事情反复祈求,神却没有应允他。神绝不是善变而又专横的。祂一定有祂的理由。是的,有。而且未应允的理由显而易见。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事实,那些由埃及被带领出来,恢复自由的以色列人是很难领导,很难相处的百姓。他们迟钝、凭感觉、心胸狭窄、无知、冲动、不懂什么叫自制、好批评、易于惹人恼怒。一位做事负责的神,怎会定意要以这样一批不争气的百姓来建立一个国家;这个国家在人类历史上佔有重要性!藉这个国家,祂要以祂那普及而具有远见的慈爱与雄心,将一个世界救赎回来。这一桩事,也只能以神用加利利的无知小民来建立教会相提并论!但是居然都成功了!一位神居然要做这些事!但也只有神能做成任何一件以及两件都做成功了!要调教这种不争气的百姓需要多大的耐心!神究竟有多少耐心?摩西在旷野沙漠中,为他的岳父牧羊时,学到了相当的耐心;这乃是由于他十分认识神的缘故。然而,摩西临了,却被那些从前为奴的暴民之反复无常的性情折磨得要死。

  当时,摩西所遭遇的环境是这样的。有一阵子百姓缺乏饮水;众人都渴得要死。在沙漠中缺水,对人的生命,幼儿以及牲畜都是最严重的事。事实上并不严重,那实在是小事一桩,因为有神与他们同行。这难处正是神施恩的开始。所有旅途中的艰困,全都是神的事。以色列百姓根据他们短暂的经历,深知神能供应他们一切所需,而且还绰绰有馀。在他们离开埃及之前,有一连串重大的事情发生。然后是过红海,每天定时都有新鲜食物送到百姓的帐棚前,还有娱乐,鹌鹑都举手可得。其实这些已足够了,还有凉爽的活水由磐石中不断的涌出。当然,有这么一位丰盛的神同行,任何的缺乏都无需忧虑。

  可是,以色列百姓却忘记了;他们的鼻子比他们的记忆敏锐;他们的胃口比他们的心肠要好。埃及的韭菜香味远比这位温柔、有耐心、有计划的神所给予他们的印象更为持久。他们的胃早已忘记那磐石所涌出的饮水。这些以色列百姓一定是我们的亲戚,因为他们素来与我们具有同样的家族特性。

  请听,他们开始抱怨、批评。而神却耐心的默然无语,只一味供给百姓所需。可是摩西这时还没有达到像后来磨练出来那样耐心的程度。他为了神,对以色列百姓坚定自己的立场。然而,他的态度与神完全不同。他发怒,言词激烈,他击打了磐石二次,可是神只吩咐他击打一次。有多少次,由于我们耐心不够,只应击打一次的磐石,我们却不只一次的击打!活水出来了!神也显现了!儘管以色列百姓对神是那么的不顺从,不尊敬,然而神仍然照顾他们。活水由磐石涌出之后,百姓们脸孔朝下,勐烈狂饮。站在暗处的神十分悲伤。看到那幅景象,那天神藉着摩西与百姓的争吵,那批不成熟的百姓真是触动了祂。摩西的恶言恶语,发怒的目光,在以色列百姓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要数年才能泯灭得掉。为了百姓的缘故,神必须要有所作为。摩西没有顺服神,也没有尊敬神。然而,活水是供给他们了,因为他们需要饮水。而神仍然是以一颗柔软的心肠对待以色列百姓。不过,神必须要教导以色列百姓:顺服的需要与背逆的罪恶。神要以某一种方式教导,致使百姓们永远都不会忘记。

  摩西身为领袖;领袖们不可如一般人那样的做事;当然也不可以平民被对待。领袖是站在至高点上的。领袖们会影响许多人的生命。因此神对摩西说:“你不可进入迦南地。你可以带领他们为他们清理进入迦南的路线,你可以向迦南望一望,但你不可进去。”这话伤透了摩西的心;其实更伤神的心,因为神的心远比摩西的心更为敏感而易受伤。毫无疑问的,那乃是为了摩西的缘故。神并非情愿说出这样的话;可是为了以色列百姓的缘故,神的话说得很明白,而且也绝不能收回。摩西的确祈求神收回成命;他一而再的祈求。摩西实在想看看神所应许的迦南美地。神也感到伤心。然而纪律的刀刃,锋利的割了摩西,鲜血喷出。于是神说:“不要再向我提这件事了。”神的决定是不能更改的。如若为摩西着想,按他从前的行为,神会很乐意改变祂的初衷,可是为了这个国家的缘故,并且也为了要赢回这个失丧世界的缘故,摩西的祈求就不会被应允了。那个不被应允的祈求,乃是要给数百万以色列子民对于“顺服”“敬畏”神的一个教训;那绝非是诫命、冒烟山,或者被淹没的埃及人之事蹟所能办到的。这件事已成为帐棚国家,在旷野居住的每一帐棚以及营火旁的閒话。“摩西没有听神的话,他不敬畏神,他不能进迦南。”百姓们一种深沉的语调,敬畏的心态,被感动的表情,来口口相传摩西不能进迦南的这件事。有些妇女及孩子们都因此而哭泣。他们都深爱着摩西,他们尊敬他。如若摩西也能进入迦南,百姓们会多么高兴啊!那两面的真理──“顺服”“不顺服”,在以色列百姓的内心中,经年的在燃烧着。

  在这个事件之后的数年间,许多希伯来的母亲告诉她们所渴望听故事的孩子们,有关他们那伟大领袖摩西的事蹟。摩西的外表是眼睛深凹,长鬍鬚,态度威严,但却有无限的温柔与和蔼,强中带温。在山上与神同在时,脸庞发光。孩子们会静静的在听,而当母亲轻声的重复说:“可是他未能进入迦南,神所应许之地,因为他没有顺服神。”孩子们会睁大了眼睛,沉静下来。那些坚强的父亲却提醒他们正在成长的儿子们,要以摩西警告以色列人的事为殷鉴。于是,将摩西的事例编入歌曲,由全民传唱:“顺服,要敬畏的顺服神。”我们可以完全理解,摩西此刻在天上俯视地上,内心深为感激神,为了以色列百姓的缘故,未允许他进入迦南。数年之后,人们的不自私与智慧绝不会作出那样的祈求。一个人的祷告被神拒绝,而一个国家都得到了要“顺服”的教导!

  三、神可能给的比所求的更多

  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第二个祷告的案例。这是有关一位希伯来妇女哈拿的故事。首先,她是具有广阔视野的人。在久远的历史长河中,这个奇特的希伯来国家,位于埃及与巴比伦之间,在最早立国与最后分裂之间,共遭受两度的道德沦丧与败坏。在他们被赶出幼发拉底山谷之前,这个国家共有两次陷入极大的危机。还是以利亚遏止了那第二次的危难。而哈拿的故事便发生于第一次的危难,那次国家首次的颓丧,以及极深的信仰歧异。

  立法的巨人摩西已故去很久。稍逊于他的那位继承者约书亚也已故去。摩西整个的一代以及后来许多代的人都已逝去。巨人们已让位给次一级的领袖,而今,连他们也都成为历史陈迹。

  那是一群没有领袖的百姓;因为按着原先计划的真正领袖,起初是被忽视,接着是被遗忘。百姓没有理想;他们挖掘地下的一切,然而藏在地下最深处才有宝藏。可是国家需要有领导能力的人才能将宝藏挖出。可惜他们是一群没有领袖的百姓!哈拿的年轻岁月即发生在这个时候。

  这个希伯来国家的道德正在迅速沉沦到最低点。在示罗,他们依旧保持正式敬拜的仪式;可是那些祭司却已沾染了极为严重的不道德行为;一种懒散的,毫无秩序的事奉行为当道。每个人所做的,在他们自己看来都是对的,在在显示所依据的乃是最低下的标准。“在这块土地上,没有人拥有遏制的权力;可令百姓羞于他们所做的。”没有政府,也没有统治。的确,当年所多玛以及姊妹城的实际情况,又重演于这些百姓当中。这就是哈拿所处的环境;我们也定能得到一幅清楚的画面,而了解哈拿的处境。

  在以法莲的山地,住有一位睿智而敬虔的农人。他牧养牛羊,栽种穀物,也许还有水果。他为人热忱,循规蹈矩。他的农田距当时全国敬拜中心示罗不远;他每年都同家人前往示罗献祭。他娶了两个妻子;哈拿是他所爱的。(没有男人能同时掏心给两个女人)哈拿是一位说话轻声细语,体贴入微的女人。有一颗恳切而热忱的心。可是她内心的失望却与日并增。她心中的愿望一直未能达成。她仍然是膝下空虚。

  虽然她未曾透露她的心思,但我们推测她一定殷勤不停的祷告;她实在不能,并极度失望,她所期盼的祷告回应却一直没有临到。更糟的是她的对头,在一个屋簷下居住的女人,总是挑动她的痛处,使她烦躁不安。这种挑动,年复一年,从未停止。对她揶揄,唠叨不休,专挑她小毛病,因而她经常感到刺痛。一个家,充满了这种氛围,怎令人受得了!难道没有人奇怪,为什么“她心灵苦涩”,与“悲伤哭泣”吗?她丈夫确实好言相劝,可是她内心深处仍然是焦躁不安。这种情况已持续多年。她期盼,她祷告,但得不到神的回应。这样的苦痛以及那严酷的环境已折磨她有数年;她常常不解,为什么?

  为什么会这样?退一步,站高一点,视野宽广一点,因为狭隘的视野会使她看不清周围的环境。结果,我们可以说,她的心矇蔽了她的眼睛。她当时所看到的是:盲目的希望未见实现;长久的祷告未得回应;而在家经常所受到的刺激也未能缓解。她所要的,就是一个儿子。除此之外,别无他求。

  而神所看到的是一个国家,不,比这要更糟,是以色列这个国家,神想要赢回失丧世界的那伟大慈爱计划就在这里。而这个国家,如今已四分五裂。神所派遣来到这失丧世界的使者,而今正被那浪荡子狡诈而巧妙的诓骗了。这个蒙恩的国家,本身正在失落中。而神计划已久,耐心的要促进拯救这个世界,已被这个国家的大灾难有所阻碍。

  神所需要的乃是一个领袖!可是这个国家没有领导者。而最为糟糕的没有人能够被塑造成为领袖;没有人具备领袖的条件。再者,也没有这类的女人们能够来训练调教一个男人具有领导能力。其实,这乃是一个民族起码能够做到的,或者说,能够得到的。神必须在得着一个男人之前,先要得着一个女人。而哈拿便是神所需要能被塑造成那样女人的人。神拣选了哈拿是荣耀了她;可是在她能被神所用之前,必须要有所改变。于是,在其后数年间,她被修剪,被筛撒,被磨练。经过这些年的塑造与经历,哈拿已成为一个新女人;一个女人具有广阔的视野,成熟的思想,丰盛的智力,以及坚韧而顺从的意志,从而使她为了神更大的目标而牺牲她个人的乐趣,顺服一个更高的意志。

  接着,她又祷告了数月,一个男孩出生了,给他取名叫撒母耳。在胎儿期这数月受了母亲的影响,生下了为神所需要的男孩。于是,一个国家,具体的说,这个以色列的国家,或者说,这个世界的计划得以保全。这个男孩成为祷告一个鲜活的答案。这个小男孩在示罗的耶和华殿中事奉的故事遂传遍了全国。撒母耳这个名字灌入百姓的耳中,构成了一位真神的事实与祷告的力量。这个孩子以及他成长的身影深深印入百姓的脑海,深信神应允了哈拿的祷告。撒母耳的领导能力带给百姓重新信耶和华他们的神的种籽,由撒母耳出生非凡故事播种了下去。

  的确,神迟延了回应哈拿的恳切祷告,从而使哈拿焦躁不安而又不解其因,但神赏赐给她的,比她所求的要更多。

  四、深究一根刺的亮光

  第三幅伟大的画面是保罗与在他身上如针尖一般的刺。当我们谈到祷告肯定会得到神的回应时,便常会引出下面的问题:“那么保罗身上的刺如何解释?”有时,这问题是出于热心人士,而他们感到迷惑;有时,提这问题的人都带有一种喜悦的目光,好像他们很爱那根刺,因为这样就可能得到一项理论。让我们详细的观看,像坐在画廊注视一幅画,看看是否能得到一些帮助。

  首先,让我们来观察保罗本身。对这根刺的最大亮光还是要藉着保罗他本人。他解释了这根刺。我们都认为保罗头上有光环,是圣徒,这也没错。他的确是神的一位了不起的人!神所拣选的乃是为了特殊的职事。神本可由十二个门徒中选出一位,以用来开启外面广大世界的大门。但神却绕过这个圈子,另外得到一位为这广大领域,具有不同训练的人。由于他幼年以及受教育都是在犹太的环境之中,所以从未失去犹太人的观点。然而,当他生长在外邦人的世界接受训练时,接触了希腊文化;他那自然的心胸便特别适于对广大的外邦人,做他被指定的工作。保罗具有敏捷的推理能力,丰富的想像力,钢铁般的意志,燃烧着的热情,从不动摇的目标,还有他柔和的依恋着他的主。保罗真是一位无可挑剔的人物!难怪主耶稣为着服事而得着这样一个人。

  然而保罗也有一些软弱的特性。我们并非责怪,只是凭直觉而言,不过也不要忘记:保罗如有一样缺点,在别人身上的缺点可能不可胜数。一个人的弱点,往往是钟摆另一端的强项。保罗素有大志;他是一个巨人。在他的意志中,就藏有一个海克力斯大巨人。那些孜孜不倦的旅程,带着可怕的经历,在在都显示保罗具有钢铁般的意志。不过,我们可以说,他已走向极端。这是否由于他那过度疲劳的神经使然?极有可能。有时候,他很顽强,固执;永远以他的方式而行。有时一头栽进去,咬紧牙关,勇勐前冲。我们不是在批评,是在谈到我们亲爱年迈而成圣的保罗,我们是实话实说。

  神很费力约束保罗来执行祂的计划。而保罗也尽力在约束他自己。这一点,我们都能易于理解。当他竭力往前冲时,我们可从侧面观察,请我们翻到使徒行传第十六章6节:“圣灵既然禁止他们在亚西亚讲道,……”再加上保罗生病,行动缓慢,以致“禁止”的信息先保罗而达至加拉太。再度,他们想要往庇推尼去,“耶稣的灵却不许”。(徒十六7)这是神的圣灵所引导的方式吗?如果是我,我会继续往前走,直到神拽住我,把我往回拉!毫无疑问的,在大多数时候,神对我们大多数的人,不得不用此方法。这是祂所选择的方式吗?祂自己的方式,当然不是。其实,应该是这样:要跟神保持亲近,安静,倾听神对下一步的指示。宁愿等耶稣说:“你们上去过节吧!我现在不上去过节,……”(约七8)于是,过了几天,明显的,神的那种明确的旨意临到了。这些字眼:“想去”、“禁止”、“不许”──都如闪光般的进入了这位强人的特性之中。

  其实,还有更强的证据。保罗一心一意想要向耶路撒冷的犹太人传教。当他得了新生命的那刻起,便定意要如此。“耶路撒冷”这个城市似乎已牢牢佔据了他的思想与梦境。假如他若能到那些耶路撒冷的犹太人那里该多好!他了解他们;他跟他们友好。他曾是那群青年人中的领袖。当他们对那些基督徒怒火中烧,保罗比他们还要厉害。他们了解他。他们信任他:凡事绝不妥协。假如他真能有机会到那里,他感觉形势可能会改变。然而当他在大马色的路上那最为紧要的一刻开始,他的耳边便响起“外邦人、外邦人”的声音。保罗顺从了;当然,他带着一腔火热的心,顺服了神。可是,可是──那些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如果他能够去耶路撒冷!然而一开始,主就禁止保罗在耶路撒冷服事。主在圣殿中,给保罗一个特别的异象,向他和善的解释他不能去耶路撒冷的原因。主对保罗说:“你赶紧的离开耶路撒冷,不可迟延;因你为我作的见证,这里的人必不领受。”(徒二十二17-21)看来神的话还不够清楚吗?当然很清楚。可是惊人的事情还是发生了:保罗想跟主争辩他应该容许去耶路撒冷的理由。这将是一场冗长的争辩;在总指挥官已下达命令之后,他的下属还要与之争辩!结果,主以断然的语气来结束这一异象,向保罗说:“你去吧!我要差你远远的往外邦人那里去。”(徒二十二21)保罗的固执由此可见一斑。他的固执显示了这位友爱与力量的巨人软弱的一面。而他就是神在祂的计划中必须要用的人。毫无疑问的,他也是神能够用的最佳人选。保罗的光彩,在他的世代以及其后的许多世代,无人能出其右。不过,神为了要使保罗永远按着祂的计划而行,也花了不少力气。

  保罗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而今,那根刺进入他的生命当中,常使他烦躁不安。他称之那为一根刺。这是多么生动的字眼!一根尖锐的刺插入他的皮肉之中,不论是睡着,醒着,织帐棚,宣道,写作,那东西的尖端永远刺入他那敏锐的身体。起初,这根刺并没有折磨他太厉害,因为他可以有神来依靠。保罗来到神面前祈求:“请你把这根刺拿走吧。”可是那根刺仍然在那里扎着。第二次祷告,事态有点急迫,但仍然没有任何动静。时间的考验是所有考验最为艰困的。等候的结果,仍然没有改变。于是保罗第三次的祷告,其迫切之情,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到的。

  现在,我们要注意三件事:第一,神有回应保罗的祷告;虽然神没有应允保罗的祈求,但有回应。神并没有忽视保罗以及他的祈求。神于是坦白的告诉保罗,最好是不要把刺拿掉。那是一个孤独无眠之夜,当然也许并非如此。令人惊异的是耶稣的圣灵,临近保罗。外耳是听不到的,但保罗的内耳却听得清清楚楚。耶稣的语调极为柔和,彷如最亲密的朋友之间的谈话:“保罗”,那声音说:“我了解那根刺;它是如何的刺痛你。其实,它也刺痛我。若是为了你自己,我会很快很快就把它拿掉。可是,保罗,”主的声音变得更为温柔:“把刺留在那儿,为了他人,那就更有好处。我心中的计划,藉着你,是有上千上万的人,是的,保罗,为了上千上万的人,唯有这样,才能使计划能够实施。”这是主所说的第一部份的话。保罗躺着,以一种无比敬畏的心,思念着主的话。过了片刻,主更轻声细语的继续说:“我会在你的左右,你拥有我荣耀的启示会跟你的苦痛相一致。保罗,荣耀将胜过那针尖般的刺痛。”

  我们可以看到年迈的保罗,有一天晚上在罗马他租赁的房子里,时间已经很晚了,忙了一整天,听他讲道的人都已离去。他坐在一张老旧的长椅上,显出想要入睡之前的迟缓,一只胳膊搂着路加,就是那亲爱忠实的路加医生;而另一只胳膊搂着年轻的提摩太,不过这时已不是那么年轻了。保罗目光闪烁,语调因情感激动而颤抖,向他们说:“我亲爱的老朋友,你们知道吗?为了那令人羡慕的荣耀,就让我受这根刺的苦,我实在不愿意。”他发自内心,因感伤而沙哑又颤抖的语调,停了片刻,继续说:“这根刺是带着令人惊异的耶稣荣耀的同在呀!”

  保罗以他的经历而言,的确获得了双重的祝福。神为了祂那可怜被愚弄的世界所定的计划当中,有许许多多工作要做,而保罗在这些工作当中,又有不可言喻的与主之亲密关系。他的祷告,神有回应,但未应允;因为有更大服事的计划要他来执行。

  五、在膝盖上形成的祷告

  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祷告案例;是耶稣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求神将那苦杯撤去。

  在德国柏林西南方的德勒斯登皇家美术馆中,特辟有专室展出拉斐尔的作品,其中包括有圣母像,而最为令人注目的便是《耶稣在客西马尼》这幅油画。画中汲伦小溪,稍为突起的地面,还有一丛长满节瘤的橄榄树。当夜,月圆明亮,月光使得树丛深处更有黑暗。那里有一群人躺在地上,显然是睡着了。在另一处的树丛间,有少数几个人斜卧着不动,他们也都睡着了。在更远处,有一孤独的身影;那真是孤独,也不能再有更大的孤独了,除了明天将要发生的事以外。

  这位伟大的耶稣!神的儿子;圣子。人的儿子;神人!没有任何擅长素描的人之画笔能勾出祂的神性与人性之间的线条,永远都不可能;因为神与人的综合,其本身即是神。因此,祂已超出人的理解。在客西马尼,祂的人性突出,也是悲伤而明晰的显出。明日之战正于此地开打,髑髅地位于客西马尼。山丘上的胜利已在树丛中赢得。

  罪人经过数千百年塑造的性格,而要他了解一个无罪的人,想到要接触罪的那种恐怖,简直是不可能的。当耶稣在那夜走进树丛,一种可怕的情绪侵袭祂的心头,因为祂将实际接触到罪,以某种意义而言,实非我们所能理解。以最深远的定义而言,祂就是要被“作成罪”。正如哥林多后书第五章21节所说的:“神使那无罪的,替我们成为罪,……”此为当时任何文字都无法表达耶稣那种强烈不安的情绪。那是一种不可言喻的恐怖,畏惧的寒意,惊骇狂乱的侵袭了祂。罪的毒气似乎充满了祂的鼻孔,而令祂窒息。在那边的树丛间,一种伤痛笼罩着祂,困境紧紧抓住祂。难道就没有其他的方式,得一定要这样!祂的一句简单的祷告,在我们听来,因过度忧伤而奇怪的变了调:“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太二十六39)耶稣仍然可以仰赖一种可能,一种并非是梦魇景象的可能。希伯来书的作者就这一点给了我们一些提示:心灵的忧劳几乎会折断命脉。于是耶稣发出一个附加,祈求力量的祷告。父应允了子的祈求:“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祂的力量。”(路二十二43)渐渐的,一种比较安定的情绪表现出来;在黑暗中,耶稣又作了第二次的祷告。情势在转变,祂的得胜已圆满达成。祈求也改变了!既然这苦杯不能撤去,只有这样,父神拯救这世界的伟大计划方能顺利进行。于是,耶稣祷告说:“然而,不要成就我的意思,只要成就你的意思。”(路二十二42)

  这项改变的祷告是在耶稣膝盖上作成了!我们带着极大的敬畏,安静的说:单独与神相处,在这样的情况下,更能清楚了解父神真正的旨意。

  真正的祷告,乃是单独与神相处,在膝盖上形成的。我们以最深的敬畏之心,虔敬的语调来说:在耶稣表现祂人性的日子里,也是祂“真实”的一面。而我们,比起耶稣是何等无限的虚假!难道我们不计划与神单独相处,习惯性的把门关上,把圣经打开,顺从神的旨意,我们就可能为这神圣的祷告伙伴受到训练。如此一来,我们就会有更清楚的视野,更广阔的目的,更真实的智慧,真正的无私,单纯的要求与祈盼,满心喜乐的与神在服事上同工。如此,在神的世界里,为祂获得了多次的大胜。

  译自:《实用祷告的讲论》─“祷告的拦阻”第二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