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雅歌(十八)
(法)圣.伯纳德  原著
(美)伯纳德.班雷翻译

  第三十七及三十八

  对神的无知,有破坏救恩的可能。你们绝不能去爱你们所不认识的人。

  你们已经承认,不认识自己,任何人不能得救。原来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树立得救的基础,即谦逊,也才能发生敬畏神之情,而谦逊堪称得救的母亲,“敬畏神”按圣经所说“则是智慧的开始”,(诗十、一百十一、箴一、十六)因而也是得救的开始。

  我说不认识自己,任何人不能得救。不认识神又怎么样呢?不认识神能有得救的希望吗?当然也不能。因为你不可能爱你不认识的事,或得到你不爱的事。为此,你应认识你自己,以便敬畏神;你应该认识神,以便爱神。

  认识你自己,就是有智慧,认识神,也是智慧的最终完成,因为“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箴九10)“爱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10)

  既然没有敬畏,没有爱不能得救,故而两种无知皆应注意防止。至于其他无知都无关紧要,认识了不一定得救,不认识也不一定受罚。

  认识自己和认识神这两种认识,应该放在其他知识之前,只有这样才能为人有益。有一项更高的理由说明,这两种为人的得救最关重要。神曾藉何西阿先知之口说:“你们应该播种正义,才可收割生命的希望,到那时你们方可有知识的光明,在你们身上发出光亮。”(何十12另译)

  你看,神是如何看待并教导人这样的次序,祂把知识放在最后,犹如一幅图画不能挂在空中,必须先以上述两种认识作为先决条件,使图画能以某种坚固的事物作依托。我若先有了获得生命的确切希望,方可安全地追求知识。所以你们若真正认识了自己,心中抱有敬畏神的诚意,你们若谦虚自卑,流泪痛哭自己的罪,多賙济别人,热心实行慈善事业;禁食、守夜、克苦肉身,消除胸中的私慾,用恳切的呼号使天上不得不听,这就是为你们播种正义。力行善事,用心学习就是种子,眼泪也是种子。

  大卫说:“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带种流泪出去的,必要欢欢乐乐地带禾捆回来。”(诗一二六5-6)这是为什么?他们不停的哭吗?当然不是。反而是“他们载欣载奔,回来背着禾捆。”他们既然背着光荣的禾捆,前进时理应载欣载奔。你或者要说:“这样的情况将出现在末日复活的时候,等的时间未免太长了。”请不要灰心,不要由于胆怯而退却,你们现在就可得到圣灵初结的果子,现在就可以欢欣地收获。

  先知说:“那含泪播种的人,必含笑获享收成。”(诗一二六6另译)这句话何其真实!这句简短的话里,包括着两种认识,第一是认识我们自己,即所谓“含泪播种”。第二是认识神,即所谓“含笑获享收成”。

  当我们经过悔改、涕泣的阶段之后,即可因希望得到安慰,心平气和,凭藉恩典的双翼,扶摇直上,欢欣踊跃。这样的人得到了暂时痛苦后的果实,当然是已经有了收获;他看见了神,听到了神向他说:“愿他享受他双手操劳的成果。”(箴三十一31)怎能不是看见神?主耶稣,你确实是何等温和可亲,你不但赦免了人的罪,而且赐给人操练品德的恩典;不特如此,还恩上加恩,许给了他永生。能以品德作自己今世的成果,而且最后可以获得永生,这是多么大的收获!这样的人何其有福!的确,人看见自己的弱小丑陋,理应涕哭,然而看见神,看见神的无限仁慈,收获了这么多禾捆,不但罪过得到赦免,又操练敬虔的品德,有了生命的希望,当然要高兴。

  地上的任何利益本来都比我们所抱的永生盼望低得多,也不可能引起我们所盼望的欢乐,我们所盼望的欢乐是深深扎根在我们心中的。保罗说:“盼望不至于羞耻,因为所赐给我们的圣灵将神的爱浇灌在我们心里。”(罗五5)故此,圣灵并不欺骗人,因为圣灵已指出了确定的事实。的确,“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6)我们的知识,有哪一样能为我们提供可与被列为神儿女的光荣相比呢?我说的还不够,即便整个宇宙和它所包括的一切都成了我们的产业,我们的所有权也不可能与这样的光荣相比。不过我们若不认识神,如何向一位不认识者表示希望?再说,如果我们不认识我们自己,必自以为算什么,而我们本来不算什么,(加六3)这样如何能自谦自卑?然而我们知道,无论是骄傲的人或失望的人,都没有资格参加属灵的团体。

  此外,认识自己引你敬畏神,而认识神则引你爱神;不认识你自己反而引你发骄傲,不认识神势必使你沦入失望的深渊。所谓不认识你自己在你心内产生骄傲,是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你的灵魂既受骗又骗人,鼓动你相信,你比你实际所处的地位更高。当你幻想你在神前比你实际所处的地位更高时,这就是骄傲,就是罪恶的开始。

  为此耶稣在福音上指第一个罪犯--即魔鬼:“牠不站在真理上,从起初牠就是撒谎者。”(约八44)因为牠的行动是凭自己自私的思想,并不是出自真理,假设牠不合于真理的缘故,是由于牠把自己估计得比实际真实情况更小、更低,这样的无知当然是情有可原的,决不会认为是骄傲,牠的邪恶也不致引起神的恼恨,甚或牠的谦逊还将招来神的恩。

  不过,假如我们能清清楚楚地看到,神把我们安置到了什么位置,当然不会高抬我们超过这个位置,也不会把我们贬低到这个位置之下,而是安于真理的决定。

  所以最正当、最安全的办法,是按照真理,即我主耶稣的训导。“去坐末席,好能到时被请上座,在众人面前有光彩。”(路十四10另译)免“争选首席,到时候不得不让座,含羞退下。”(路十四8-9另译)

  为此你贬抑自己,即便把你自己看得比你的实际情况还低,并没有任何危险;但是抬举你自己,即便略略高于实际,或把你估计的高出于和你相等或真正高于你的人,必然有很大害处与严重的危险。拿一个人人易懂的例子作比方,当你通过一道相当低的门时,低下头就没有危险,反之,若把头抬高过门楣,那怕一指就要碰着,甚至碰伤头。对于灵魂也是这样,不必怕谦逊过份,而是要怕、要防止即便是极轻微的冒然抬高自己。所以,人呐!你要小心,不可把你与比你高的相比,也不要与比你低的相比,总之,不要与任何人相比,也不要与比你低的相比,连一个也不可。你知道吗?那个可能在众人中最低贱、最可怜的人,他的生活,在你看来,简直是穷凶极恶、臭不可闻,使你连接近也不敢接近,不但不堪与你这正义、有节制、虔敬的人相提并论,甚至其他有罪的人,也羞于和他并列;你知道吗?我再说一遍,他经过至高者的右手加以改造,将来要变得比你更好,比他们更好,或者已经变得更好了。为此耶稣要求我们的,不是选择中间的位置,或近于末尾的位置,或在许多最后的位置中选择一个,而是“应去坐末席”,(路十四10)坐到那个单独位于最后的席上去,不说把你放在任何人前边,而且是不敢与别人并列。可见不认识我们自己有多大的害处,骄傲无异于魔鬼的罪,确实是“一切罪恶的起源”。(箴十六18)

  对神的无知会导致绝望,因为靠你自己,将无以为助,你自己无法改正你的罪性。当你了解这一点,而又不认识神,则沮丧便临到你。

  那些对神没有向往之心的人,便是对神持有错误观念的人;因为神是爱,也是慈悲为怀的。可是他们却认为祂是严厉而又蛮横的。“耶稣说:你们这小信的人哪,为什么胆怯呢?”(太八26)你认为你的罪不能被赦免吗?“……(祂)把它撤去,钉在十字架上。”(西二14)“因为祂知道我们的本体,思念我们不过是尘土。”(诗一○三14)“只是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罗五20)归根结底,你们只是不认识神。

  新妇并未因对神的无知而使神不理她,她对他十分熟悉。的确,由于她与神的接近,以至引发她来询问,在何处可以找到新郎在正午时与他的羊群歇卧。她的问题是她高估了自己当时已准备好的状态。由于她的热情,她瞬间已忘记她仍然是属世的人。新郎使她回到现实,“你这女子中极美丽的,你若不知道,只管跟随羊群的脚踪去,把你的山羊羔,牧放在牧人帐棚的旁边。”(歌一8)他并没有对她发怒;他只是激动她趋向清心,如此方可能对她所寻求的事物有充分准备。“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神国。”(太五8)

  他指出她的美绝非完全,她是“女子中极美丽的”。这种语气显出一个限度。还有其他的美,她还没有被认定。在一般属世的眼光中,她可能算是美的,可是却缺少在天使当中可能发现的那种属灵的美。
只要她活在地上,她的灵性便是有限的。“这样的知识奇妙,是我不能测的;至高,是我不能及的。”(诗一三九6)在正午的光亮中,她来凝视神,还嫌过早;她还没有准备好。

  最后,她的美将会完美;她对神将有完备的经历。于是,她会听到“我的佳偶,你全然美丽!毫无瑕疵!”(歌四7)到这时,她该满足神的心意;“……所知道的有限,……”(林前十三9)其实也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