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基督教与佛教的比较

  目前世界有三个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即回教)和佛教。在台湾,佛教的势力和影响不小,尤其是净土宗、密宗和禅宗三个宗派。但是,其中真正能保持佛教教主“释迦牟尼」早期看法的已不多,大多已和民间鬼神信仰混合。有些庙里既有民间的神像,也有抽签、咒术的行径,把本来极重智慧约无神的佛教,变成具有多神外貌的偶像崇拜。正因为它已掺杂了民间迷信的成份,在流转的过程中,又陆续产生许多神话传说,虽说是为了方便芸芸众生,却大大减低了它原来看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对此,若能了解一二,并知它学说的真象,对福音工作,或一般人有些帮助。本文试从比较的观点,述其大端,敬祈雅正。

一、经典的权威性不同

  经典是一个理论的根据。经典的可靠性,影响到理论的可信经度。佛教的理论和传说,根据于“三藏」(即经藏、律藏和论藏)。“三藏」资料的来源,有南传、北传之别。北传的三藏(如中、韩、日等国)称大乘经典,南传的三藏(如锡兰、缅甸、泰国等)称小乘经典。根据学者考证,早期南传的小乘经典较多“释迦牟尼」说,后来北传的大乘经典,许多并非出于“释迦牟尼」,而是后来在家子弟的增补。所以“说一切有部」的小乘学者,对大乘学者攻击,说大乘经典的内容并非佛说(即释迦牟尼说)乃是魔说。到了纪元后第三、四世纪,无着、世亲等大乘学者出来,才为大乖经典的可靠性辩护,认为它仍是佛说。但是,到了公元六、七百年间,在印度、西藏、中国等地,却陆续出现了数千卷的“大乘佛经」。各经标题,皆冠以“佛说」(即释迦牟尼说)二字,且在文首冠“如是我闻」等佛说方式。除了“论藏」外,都没有作者姓名,更无著作年、月、日,所以真伪难辩。不过,跟据目前佛教界学者的考证,的确证明出多数宗派所认为的神圣经典,多有后世伪作的混入(见渡边照宏“佛教」页十五。协志。六十四年)

  由于六、七千卷的三藏(又称“大藏经」),份量既多,作者又不明,资料来源,真伪难辨,所以这些“人的理论」和遗留下来的“传说」,到底是否全然可靠?不能给人确据。何况其中的确有附会的伪作在内,更难使人完全信服。既然佛教信仰乃是一种人的学说和传说,有的看法未必正确,再加上各宗派经典的观点和看法千差万别,莫衷一是,如何能使人得其真意,并满有确据的将它当成安身立命的信仰呢?

  反观基督教信仰的根据─新旧约圣经,只有六十六巷,是众先知受“神的启示。」(提后三:16)写下来的神的话。新约四福音,记载神的儿子主耶稣亲自所讲的救恩。后来听见的人给我们证实了。神又按自己的旨意,用神迹奇事和百般的异能、并圣灵的恩赐,向他们作见证。(来一:3─4)经历世历代众圣徒的印证,并历史上的确认,证明所记载的内容,确实有其权威性和可靠性。所以基督徒的信仰是根据“神的启示」,“神的话」,或是神在历史事件中所彰显出来他的作为。它并非由人得来的看法,也不是由人附会而成的神话传说,更不是一种空洞的理论或幻想,自然经得起人类的体验和考证,能给人确据和把握。所以耶稣说:“天地要废去,我的话却不能废去」(太二十四:35)。(读者若欲详知,圣经是神的启示,请参看“圣经是神默示的吗」一书)

二、佛神相异

  佛教本质上是一个无神的信仰,它反对相信宇宙有一位至高无上,纯然圣洁美善的真神,也否认宇宙间有一位全知全能的造物主神,它认为宇宙万有都是由因缘(即事的本原和外在的一种助力)和合而成;都是一种无穷无尽的因果相续的存在,很难说宇宙从何开始,到何结束,所以“佛」不是创造宇宙万有的神,他只是一位“觉悟的人」,一位“自觉觉他」的人;而且每一个人只要修行到德智圆满的境地,都可以称为“佛」,所以理论上说,佛教教主“释迦牟尼」只是诸佛中的一位,而不是独一无二的佛(事实上,释迦牟尼的地位相当高被尊称为“佛陀」);他也不是万能的救主,只是一种助缘(辅助因素),教导人靠自己的力量,寻求解脱;当然,他更无绝对的权柄,审判人上天界或入轮回的生死海中(即生生死死,似车轮般,周转不息)。

  虽然“释迦牟尼」除自己以外,不承认有任何权威,也不称自己是神,但是后来佛教界却不否定民间信仰的众神,而承认众神、精灵及恶魔生存于民众生活中。不过,这些神是与人类一样的存在,也须依据“业力」(即众生的一切动作─共分身,口、意三业)的法则,在轮回的圈中流转不息,所以,众神的存在未必比人类可羡,人类虽依善行可转生投胎为神,但仅是一时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是生为人类且由此修得解脱,不入轮回。

  总之,日前佛教虽已具有多神色彩,却绝不承认有超越人类,支配人类命运,或干涉自然的运行的至高神,只认为众神是与人类立在同一水平线上而报效佛教的守护神而已(见“波边照宏」“佛教」页三七)。

  相反的,基督教却认为宇宙间有一位创造世界、创造人类,全知全能,自有永有,绝对至高的主神,这位真神既不似多神教的神祉─是人类凭着自己的思想、观念或认识所创的;也不是因若人的假设,推论而有的一种原始动力,乃是至高神自己亲自向人启示他自己。他让人知道他是照看他的心意,创造了美丽的宇宙,并藉着他的大能大力,继续托住万有,维持万有;也照着他完美的形像,创造了人类,使人能像他,荣耀他,所以,最初一切被造都是非常美好的。

  此外,真神是一忌邪施报的神,也是一厌恶偶像恶魔的神。正因为他是完全慈悲美善,绝对公义圣洁,在他圣洁的光中,不能包容一点点黑暗,所以他不能容忍多神教徒所信仰的不十分美善,甚至十分邪恶的鬼神,更不允许他的子民骑墙的去敬拜它们,这和以人的立场,宽容、接纳民间鬼神,并与之和平共处的佛教,回然不同,毕竟被造的存在─佛─是持以人的尺度,本不能与独一无二的造物主持以神的尺度比啊!一心不能事奉二主,我们为什么不敬拜那无限美善,独一无二的真神(造物主),却要敬拜那些有限的、众多的被造呢?

  自从亚当在伊甸堕落后,人因罪失去与神交往而不认识神,但是藉着神所造之万物,人还可以晓得神的全能和神性,而且神的事情,人所能知道的原显明在人心里,因为神已经向人显明了,叫人无可推诿,(罗一:19-20)

  不但如此,神为了向人启示神自己,将人从罪中拯救出来,亲自差遣他的独生子耶稣,道成肉身,成了人的样式,行走在人中间;藉他的受死赦免人的罪,更藉着主耶稣启示出神自己,福音书中记载主耶稣行神迹奇事,证明了他是全能的造物者,他为人的罪受死,三天后复活,证明了他是生命的源头及赐生命者。所以主耶稣说:“人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神)」(约十四:9)而这些看见,若非真神圣灵的开启,即或人能在头脑中承认有一位至高的真神,却不能真正的认识他,更不能成为神自己。这和佛教认为人能靠自己认识佛,靠自己成为佛,完全不同。

三、信仰基本精神不同

  大乘佛教虽是德智双修的信仰,而尤重智慧。譬如,“佛」的意思就是“觉悟的人」。若能修得觉悟的智慧,自然“德」“能」俱足,人格圆满:十足显明出重智的精神,而这种菩提智和德能从何而来?乃是本性固有的。只因无始以来,真实的本性沾染了尘垢,变成无明状态,才丧失了原有的智慧和德能。若能不断发菩提心,自净其意,行各种功德,自能“见性成佛」。所以,本质上佛教信仰所显出的精神是自力的(信靠自我的力量)、修智的。

  事实上,基督教也重视智慧,不过,不是重视人本性固有的智慧,而是重视从神的启示而来的真智慧,它不是靠自我修行得来的,乃是因看爱神,敬畏神,因着谦卑放下人的智慧,凭信心得圣灵指示(林前二:10),蒙神开启而有的,虽然如此,若把智慧和爱心比较一番,基督教还是更重视爱德,换句话说,基督教的重心是建立在“神的爱」上,正因为神就是爱,所以要人也要像神一样的去爱。

  而何谓“神的爱」或“像神一样」?笼统的说,神的爱长阔高深,难以测度。他的爱,既是永不改变,永不止息,一视同仁,普遍的(要万人得救的)博爱,也是无条件的,至高的,完全的爱,神就是爱,神不但藉着万物显示他的爱(诗一三六:1~9),更差他独生子到世间来,使我们藉着他得生,使神爱我们的心显明出来,所以神的爱是俱体且付上了他最大的代价,神爱的深度,比母爱还要柔细,还要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怜悯,所以神儿子,常能设身处地,体物入微,热情奔放的与人同忧同乐,同苦同甘,同哭同笑,并周到的顾念人的一切处境和需要。神因爱世人,甚至将神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他为世人钉死在十字架上,使世人因信他蒙赦罪得永生,如今,“十字架」就成了神牺牲,舍己的爱的标志;也成了基督教的专利。

  当然,佛教和其他宗教都曾谈到“博爱」,但是在爱的程度上,从人而生的爱,永不及从至高神而来的爱高深。譬如“释迦牟尼」的慈悲,是一种超越情感、无动于衷的“无缘大慈」“团体大悲」,远不及耶稣的爱─在我们还软弱作罪人的时候,耶稣就按所订的日期为我们死,也曾凡事受过试探与我们一样,只是他没有犯罪。他自己既曾被试探而受苦,所以他能体恤人的软弱,并因他胜过了试探,就能搭救我们胜过试探。他的爱是那么深、那么谦卑、那么具有人情味,而又那么圣洁、公义、完全、神味十足─这真不是未经人生百苦、远离红尘,不信神的人所能体会的。

  至于人如何才能像神一样的爱?靠人自己,永无可能,因为人生也有涯,而人所有的良知与智慧,毕竟敌不过人性弱点的罪的驱力,和魔鬼的诱惑力,所以要想满是足内心“爱」与“被爱」的需求,完全活出“像神」一样的爱来,单靠自我的力量,努力行善,相信都会跟使徒保罗一样,兴起无限的慨叹:“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感谢神,靠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罗七:18、24、25)所以只有愿意信靠耶稣,顺服他,真实的让他成为个人的生命,在凡事上居首位,如此才能活出神的爱,如保罗所说:“我活着就是基督」。这就是基督徒活出神爱的秘诀。基督徒因为得到神的生命,所以能很自然地活出神的爱来,不是藉着模仿修行的,所以我们说基督教是生命,不是宗教,因为宗教是劝人为善,而对基督的信仰是赐与人神的生命。由上可知,在信仰的基本精神上,基督教十足表现出“他力一(靠神的力量),重爱的色彩,与佛教“自力」(靠自我修行的力量),重智的精神,回然不同,而在红尘中,要想把理论和生活融成一片,佛教的理想恐怕一生一世也鸡以实现。

四、所欲解决的根本问题不同

  佛教的人生观,笼统的说,就是“人生是苦」,“苦」的类型有三种,(一)是生,老,病,死的苦;(二)是遇到可憎者(怨憎会苦),与爱人别离(爱别离苦),所欲之物得不到(求不得苦),以及其他情欲的烦恼和心灵的贪、真、痴三毒,无明执著的痛苦;(三)是外界所遭遇的天灾,人祸等的痛苦,既然人生有么多种痛苦,而如何除去各种痛苦,从恶业,果报的生死轮回中得到解脱,就变成刻不容缓的问题,痛苦的根源究竟从何而来?“释迦牟尼」认为是由欲望和无明而来,人若能够修智除欲,超越一切分别观,痛苦就可解除,因此他的教义是以解除一切烦恼,痛苦为中心。

  圣经也指出人在世上有苦难,但圣经告诉我们在基督里我们可以得到平安,因为苦难主要原因是从魔鬼,罪及死而来的,而耶稣基督已在十字架上藉着肉身的受死付清了罪债,且破坏了掌死权的鬼魔,要救那些一生因怕死而做奴隶的人,神的儿子因爱世人为世人受苦而达到了完全,照样,那些信主而生命成熟的圣徒,也因着神的爱,甘心乐意服事别人为别人受苦,甚至为福音牺牲自己生命。为叫别人可得永远的生命,从教会历史上可以看到许多传教士美好的见证,所以,基督教的人生观,不是逃避世界释难,反而要效法基督舍己爱人。

  既然神的话并不把痛苦和烦恼当成是一个严重的大问题,那么什么是神所重视的根本问题呢?就是影响灵魂得救,拦阻人称义,成圣及完全的“罪」的问题,虽然圣经并不否认人有“良心」,但更重视人的堕落及罪性的败坏力(即人性的弱点、人的动物性、人的老自己),堕落使人落在死的刑罚下;不但肉体会死,灵魂也要接受神的审判,落入火湖永远与神隔绝。并且罪的潜势力强大,足以使人的良心泯灭,使人与神隔绝,而得不到永恒的新生命,活不出荣美的生活,结果今生来世都不得进入天国,与神同活。既然罪的势力和恶果是如此大,如何才能解决人的罪的问题呢?每人都是罪人,都自身难保,即或是释迦牟尼也没有能力赦人罪,因为一切还须“自来消受」啊!所以只有神的话告诉人说:“若非血,罪就不得赦免」,只有圣经明确的记载靠着神的儿子,纯然圣洁无瑕疵的羔羊─基督耶稣花十架上的代死和救赎,还清了罪债,就能解决罪和老自己的问题。不但如此,神又用死里复活的大能,将人从世界和魔鬼的权势下释放出来,使人得享自由,进入神的荣耀里,这岂不是最好的福音(好消息)?

  佛教也不是不谈罪的问题,却不强调“罪性」(许是因为没有人能为人担负罪债,一切还须自作自受,太强调罪的潜势力,人的解脱就无望了)。释迦牟尼认为,恶业(相当于圣经中所说的罪)是造成烦恼痛苦,不得解脱的原因之一,人若藉着积行功德、向三宝(即佛、法、憎)纤悔,业障会减轻,但却无法保证人一定能将功补罪,免掉因果报应和轮回的痛苦,因为释迦牟尼不是神,没有赦罪的权柄。不以圣经说:“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宽容人先时所犯的罪。」么使人有确据,那么一劳永逸,那么给人自白的恩典,所以福音就是福音,对不?

五、理想境界不同

  佛教,追寻的理想,目标在脱离轮回的苦海,进入涅盘的境界(即解脱)。所谓“涅盘」就是一切德,能圆满,不生不减,清凉寂静的境地。据说,到达这种境界的人,便能得到真正常存的我体(真我)、清静的安乐,而不入轮回。这种境界是一种静态的寂灭,是“人的生命」发挥极限达到的成果─与基督教所追求的理想目标,“永生」的境界不同,“永生」的生命是“神的生命」,是圣洁完美,不能坏,不能玷污、不能衰残,天上的生命,(彼前一:4)。换句话说,它是从上头,“神」宝座那儿而来的喜乐,荣耀生命,不但能使人滋润舒畅,并能令人结出佳美的果子。这与“涅盘」,从“人」而生的不生不灭,寂静的境地不同,但愿我们真能认识这白白的恩典─神同在的永生境界,将它当成上好的福分,而不是生在福中小知福啊!

  这“永生」是赐给一切相信耶稣的人,因圣经说:“信子的人有永生」只要信他必得看神荣耀永不朽坏的生命,且要永远与神同在。不但如此,神为使信他的得到保证,赐他们“圣灵」为凭据(弗一:14);得到永生的人,是有神的圣灵在他们里面为印记,并非只是一种理论或学说,因为圣灵住在人里面,使人知道自己有“永生」因圣灵与我们的心同证我们是神的儿女(罗八:16),这与佛教主张:必须靠自我长久的精勤苦修,还未必能保证自己可以进入涅盘境地不同,所以,基督教是恩典的宗教,一切都是白白得来的。虽然,有人会觉得如此太便宜了些,但是神信仰道理;而福音所以为福音,道理也在此,总之,神同在的永生境界,的确是很方便就能挞入,的确是给人圣灵为确慷,在今生今世就能得到的。

  此外,佛教“净土宗」还有念“阿弥陀佛」往生净土的看法。事实上“弥陀佛」的来源在佛学大辞典里,有四种回然不同的传说,莫衷一是,难以确证实有其佛,所以,日本学者认为:“阿弥陀佛」只是一想像的神明,或是一种无量寿、无量光的象徵而已,同样的,净土说(即清静之福地),也不能让人有把握、有证据,死后一定能往后生最净土,因为,佛教所说的净土,多得不可思议。像“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只是无穷尽法界中的两处净土罢了,并不是人生最高的终点站。所以,人必须生生世世,一直修行,由一个净土,超越到另外一个净土,直到往无穷,无尽的世界中去,净土宗这种向上超越,精勤修行的精神,诚然可嘉,但是,神却让他的儿女,靠着耶稣,一劳永逸的,白白得到那“无限的」“永生」,更美的家乡,永生的天堂,岂不是极大的恩典吗?

六、得道的方法迥异

  佛教,不但在教义核心和理想境界上,与基督教回然不同,连得道的方法也回异─真是殊徒而不同归。佛教认为完全靠个人的功德,实践“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和六度(戒、定、慧、施、忍、进),并藉着诸佛愿力的帮助,就能断欲、除业、破我、法二执,证得涅盘。但是神的话却告诉人说,人不能靠自我的力量,断欲、除罪即或人自以为能够,也只是制感官以压制情欲和罪性,使罪暂时潜伏起来,假死而已,一遇试探,罪还是会冬眠复苏的,所以并非真正从罪中释放、解脱出来。

  此外,神也不认为罪人真能顿悟自觉,因为人的心地昏□,实难以靠自己达到如神般无限的无所不知。因此,神就亲自来寻找人、开启人、释放人,拯救人,使人灵魂苏醒,愿意追寻一个更美的天家。换句话说,只要靠着耶稣,顺服神的话,敬畏神,爱神,竭力进入他的安息,与他联合,就能得到释放,进入天国,所以耶稣“说,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若不藉着我,没有人能到神那里去」(约十四:6)。人所追求的理想境界虽有多种,但要到至高、无限的神国里,与神完全合一,却唯有靠着耶稣不可。

  此外,想附带一提的是,佛教得道之路,很重视人的“禅定」工夫,而基督教却很重视“安息」在神里面。二者究竟有何不同?据“张澄基」先生在“什么是佛法」一书中说:“禅定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生理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心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心注一境,无波动式妄念起伏的现象,生理方面的显著现象,是呼吸作用,血液循环和心脏跳动的缓慢,微细,以至于绝对停止」(页卅五)这是一种自我感官的修练之种方式,使魂发展其潜力而达到一种特殊状况,非佛教所专有。而基督徒的“安息,与禅定境界似同而实异,因基督徒的安息是来自神的同在(圣灵的同在)及神生命住在信徒里面而有之表现,它并非靠自己的修练和环境的安静,而是随时随刻能安息,甚至在患难困苦中也有极大的平安和喜乐,是神白白的恩典。

七、结论

  佛教重智慧,贵直觉和顿悟,提倡自求解脱,因为,释迦牟尼认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人人都有佛性」,只要努力勤修,和诸佛愿力相感应,就能修成果位。这种“人的理论」似乎很能满是一般人在思辨和良心中由理性与感觉所引起的一切要求。尤其,完全依赖自己,就能实现自我,完成自我、达到自由与超越的境界的看法,实在很迷人。只可惜,佛教和儒家一样,都太强调人的良知、善性和佛性的一面,而忽略了人的罪性(动物性、恶业)的潜势力。所以,若把佛教理论运用到现实红尘的生活中,所面临的第一个大考验,就是它的理想经不经得起世界和魔鬼的试探?尤其当人面对看人力的有限、人心的无明、欲望的无穷,魔鬼的引诱下,将会发现,佛学只是一种人的学说,人的理想,人在红尘生活中,一辈子也难达到,譬如,有一次,白居易在杭州问一位“鸟巢道林」禅师,“如何是佛法大意」?禅师说:“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香山一道,“三岁小孩也解比道」。禅师回答:“三岁小孩虽道得,八十岁老翁行不得」─颇有王国维的词句:“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的慨叹。何况佛教修道的过程是永无止境,而不是一劳永逸的。换句话说,:“出涅盘即落红尘」,进入轮回流转的苦海中。

  连禅师尚有佛法不易实践的看法,何况从神的观点来看,有限的人永远不可能达到无限美善的境地,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当人在神的学校里学习愈多,愈不敢天真的相信人能自救、也小敢自信,也不敢相信人很有良心和智慧;反而愈觉悟人堕落的深度和强度。所以得道的最大危机就是人的自义,自以为人能行善自救,若是人能谦虚诚实的面对人性的本我(本来面目),可能就不敢像佛教一般,确信人能自求解脱了

总之:

  (1)要不就是佛教的境界低于神所要求的标准。

  (2)要不就是人们天真的相信死后还可转生,继续修行,累积功德,直到修成正果为止。

  (3)要不就是因为远离红尘,逃避了许多诱惑和试探,使人误以为得到解脱,事实却未必尽然。也许一遇试探,功德就全毁了。否则,佛教的理论,在有限的一生中,处于世界,魔鬼,无明罪性的多重压力下,怎易实现呢?

  其次,第二个大问题是,佛学的基础建立在业力和轮回二学说上,而二说是否是真的?有谁死过,确实经历了轮回转生的井然层次?若以许多梦境为证据,只给人幻觉感而已。何况,据学者研究,业力和轮回观,本源于印度土著的信仰;后来被婆罗门教吸收,以强化神圣的种姓制度;后来又被佛教接纳,做为学说的出发点,(参见“基督教与其他宗教」一书)若把业力和轮回的真实性否定了,佛教的理论岂不全盘破灭了?譬如甘地的死,就结业力和轮回说很大的打击。因为一般印度人都相信甘地是“昆希奴神明」第十次化身,在世间曾经行了许多善行,结果却惨死在印度教徒手中,令人费解。又如玻利维亚那个地方有一名男子,叫“朱里奥,鲁以巴」就是因为学了东方禅定的玄术,变得神通广大,很有能力。后来曾在死亡的绝境中,以轮回说安慰自己,告诉自己一定有好报,结果却发现轮回说的空洞不实。直到他的学生祈求耶稣救他,他也相信了耶稣以后,才发觉轮回和玄术,只是魔鬼骗人的工具而已(见尼基古兹“群魔乱舞」一书),可见,人的经历,人的看法,有时是魔鬼化装成光明的天使给人的假相,未必绝对真实,可惜人因为太相信自己,上当了,还以为死后能够不入轮回,得到解脱了呢?

  即或暂时肯定业力和轮回说的真实性,人却常因着魔鬼的引诱、陷害,而犯了许多罪过,造了许多恶叶,落人轮迥的网中,无辜的成为魔鬼的代罪者,岂是公平?即或人不是全然无辜,而是真的自作孳不可活,死后为业力所牵,进入轮回,但是无至高神的佛教,由谁来主管轮回的事宜?即或二切由业感所左右,被业力所趋使,进入轮回,轮回投胎的标准又由谁来定夺?这些,佛教都没有明白的交待,很难令人确信不疑,若人真的只活一辈子,像“天上家乡」那本书中的儿童所经历的,却因人的无知,相信轮回,而得不到救恩,岂不是惘费了一生吗?

  第三个大问题是,佛教修道的方法,重在断欲与坐禅,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若用制感官的方法,压抑欲望,常会产生转移,投射、补偿等怪现象。所以在宗教界中常见:教徒已没有了饮食,男女,功名利禄等红尘中的欲望,却在宗教界中争名夺利,更糟的是,人因制感官,行禅定,达到某种工夫以后,会有一些神通,譬如千里眼、千里耳、他心通,天足通,或魂魄出游,此外还有一些魂的能力,这些魂的潜在能力若被没有死透的人的罪性利用,拿来做为犯罪的工具,岂不是杀人不见血吗?

  而基督徒却靠着神的能力和救法,从罪中升华出来,消失在基督生命的海洋里,让神的光来驱逐一切黑暗,让神的生命来吞灭死亡,一点也不敢靠自已,若靠自己,结局势必如浪子一般,那么可怜。所以,如此实在是一条最保险,最一劳永逸的道路。只要靠着耶稣的功劳,就能在神面前称义,成圣,完全,达到与至高神联合的境地。

  总之,若说宇宙中没有神,一切只是物质条件的排列组合(因缘和合),实在无法使人完全信服,也无法解释宇宙和生命的奥秘,若说宇宙中有鬼神存在,却不承认有一位至高的真神(造物主),更说不通。何况人有爱与被爱的需求,人有追求真,善,美,圣的欲望,人也有脱却罪担,获得喜乐,平安,过得逍遥自在的渴慕。而神的话─圣经,明确的告诉人,只要信靠耶稣,就能进入神一切的丰富里,得到永恒的生命,在天国里有份,满足上述的一切需求,为何不信靠独一的真神呢?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