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忠心的牧者──戚伯门

  回到班斯泰埠后,戚伯门继续恢复他的牧养职责。事实上,他首要的工作是牧养,警惕的照管神的羊群。他很有爱心地,忍耐地“寻找失丧的;把退去的带回来;缠裹那伤心的;坚固有病的……。”他小心翼翼的进入所服事的人的喜乐或忧愁中,常常记得这道命令“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  

  牧者的工作总是很平凡:一位真正的牧者一个月又一个月,一年复一年地劳苦,应付神的子民各种不同的难处,带领他们在神的恩典中向前。“用温柔教导那些反对他们的人。”旁观者可能觉得他的工作千遍一律,累月积年,但是外面的样式好像变化不大,详细的内容却是经常变动。因为一位细心的牧者会觉察到:没有两位属主的人有一模一式的难处,而且,这些详情多半是须保守秘密的,所以一位牧者的全部工作是外人无法得知的。  

  戚伯门在西班牙和爱尔兰的布道工作,还有他在英国所参与的特会,都显出他是神所信托的仆人。但他整个服事的中心却是格罗斯维纳街,和那里的牧养工作。在他死时所留存的,亲热的交通,对圣经的尊重以及按照圣经而有的模式,可以成为七十年来劳苦的碑志,也说明一个事实,如果一个人把他的恩赐运用在一个区域,那么他的工作也是巩固的。  

  但是他并不是单独控制这个服事,他不过是格罗斯维纳街几位长老中的一位。他不接受达秘认为“不可能遵照圣经的命令来设立长老”的主张。他不相信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及提多书第一章仅具历史的意义。他来到班斯泰埠的首要责任,就是决心教导他们他自己读经的亮光,也发现在启示的话中有长老的存在。他没有强调执事的设立,虽然在贝斯托的“伯赛大” (Bethesda) 有这样做法,因他们感到在新约里启示的样式该不会错。班斯泰埠的长老们,不是因为他们在社会或经济上的地位,乃是那些有恩赐,在弟兄中显出有领导的能力,无可厚非地戚伯门在弟兄中独树一帜,因为他有些特别恩赐,他是个牧者、教师和传福音的人──是建立神工作的理想器皿。有些人却用这一点来批评他,说他从来不肯罢休不做他们的“牧师”。但是在格罗斯维纳街同他一起当长老的知道他如何迫切地愿意所有的人都运用他们的恩赐。在戚伯门身上神已经如此明显地呼召他来作他的工,所以长老们绝不愿意他在虚假的谦卑中保留神所托付他的,以致使圣灵担忧。  

  探访工作,主也大使用他。下午的时候,他认真地在神的子民中走动并关心他们的生活。当他穿过大街小巷时,路人均尊敬地与他打招呼,甚至那些住在德比 ( 穷人区 ) 的人,一向对与他们不同阶层的人,投以不屑的秽语,也感到戚伯门心中关心他们。站在门口的妇女们,常看到他慈祥的微笑,偶而加上一些温柔的劝告,叫他们心中很舒畅。  

  当他步进一户人家,心中常有一段圣经的话,也等待合适的机会把经文带进谈话中。但是却不用常人的方式。好比有一天,当人家问他如何时,他答说是满了重担。问的人就很关切的说:“ 戚伯门 先生满了重担!”他就回答说:“是的,他天天将好处加在我们的身上。” ( 诗六八 19 另译 )

  有一次,他很严肃地表示牙医 ( 注:牙医在英文中的两个简写与性命几乎归于尘土相似。 ) 太少了。一位弟兄就很惊讶地说“才不是呢!”他回答说:“是的,我们需要更多人像诗篇一百一十九篇二十五节:『性命几乎归于尘土』,那样就有更多人『照着你的话』蒙救活。”他用这样的方法来引人对熟悉的经文有新的兴趣。所以无论何时,当他说些令人惊讶的话,他的朋友也就期待一些教导的言语。  

  当他要把一段经文说进人的深处,他会用另外一种方式,就是把经文的上一半背出来,等候对方把他完成。他会在街上碰到主内的朋友时,很自负地说:“我凡事都能做”,期待对方接着说:“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他这种自然、愉快的方式,别人可能感到特别,却也接受并宝贝这些做法。  

  有一次他去探访一位灵性低沉的基督徒女士。她谈到前途的暗淡;当她思忖前面的难处,心中十分受压,不肯接受任何的慰藉。戚伯门提议:“让我们一起读经吧。”她就拿出她的圣经,他也拿出他的。他说要念诗篇二十三篇,找到了就念:“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缺乏,”她就抗议说:“你读错了。”他重读一次,还是把“不”漏掉。她就喊说:“但是我的圣经不是这样写!”他答道:“那么就念你的吧!”现在她清楚戚伯门所要的重点,就读出:“耶和华是我的牧者,我必不至缺乏。”她的惧怕就消除,喜乐也回来了。  

  戚伯门十分担心信徒阅读的材料。那些年代不像今天有可靠的布道出版社,登载一串有造就基督人的读品。为着恐防信徒读了不合适的书,影响他们受鬼魔欺骗的危险;又惟恐有些人因为阅读有关圣经的书籍而代替神圣的话,他劝告听众专心读圣经。他常常背诵一段韵文,深印在格罗斯维纳街会众的脑海里,韵文大致如下:

  “世人的书不过是充满糟糠的积蓄,
   神的无有仍是金谷丰赐,
   因此撇弃糠糟,力上加力,
   收集所有神的宝贝谷物。”

  皮尔士 (E. S. Pearce) 先生和戚伯门同住了多年,说到后者如何逃避出版社。如果他愿意的话,他会成为非常杰出的作者。他知道如何运用合适的词汇,他的作品中大部份写得十分优美。

  在他早年的日子,他不怕出版,他来到班斯泰埠五年后,就有第一本诗歌集出版,其中有一节美丽的诗词如下:

  “我魂居暴风雨世界中,尤如颤振的鸽子,

  盼能插上速飞的翅膀,直飞到他──我心爱处。”

  其他的圣诗如《有主在我们中间》、《荣耀的主是谁?》他最少写了 165 首圣诗和一些诗体文,及十四行诗。最动人的一首十四行诗是《在死寂的深夜我见一轮明月》。

  他的《默想集》 (Meditations) 也很可爱,这些都是早年的出品。后些日子他经常拒绝出版他的作品。我们一面敬重他这样做的谦逊,一面感到教会也因此贫穷些。

  他最帮助人的书是《格言》 (Choice Sayings) ,当初出版时没有经过他的允许。有两位姊妹密谋在他说话时写笔记,然后摘录成册。过了一段颇长的时间,他被说服承认这是他的书,也做了些删改。司布真十分敬佩戚伯门,对《格言》的评价甚高,他说:“那地出产的金子很贵重。”戚伯门死后,再有一些精选的段落出版,题目是“好的信息”;另有一小册子叫《牧者》印出,内容是他一些讲道的较详细笔记。  

  戚伯门时常关心青年人的光景。他尽所能去鼓励年轻的基督徒在恩典中长大。他懂得带领年轻人的艺术,并不强迫他们。他用真诚的关注来聆听他们的希望与抱负,也相信可以从最年幼的信徒身上学到一些功课。当他迈向老年也不忘自己年轻时已全面服事。服事的因素基于个人的恩赐,并在乎年龄。班斯泰埠的年轻人一有机会就开始作工,成绩裴然迄今仍可一瞥。尤其是当他们要开始一项新的关系,好像婚姻,一定徵求戚伯门的意见。有一位年轻弟兄要移民到加拿大,在他离开的当天,戚伯门请他来用早餐,当他们二人单独相坐时,戚伯门表示他希望这青年人在异乡会成功。他说:“我送你诗篇第一篇和约书亚第一章,如果你随从这些经文,成功是肯定的。”这位年轻人把这些经文紧记在心坎上,他的新生活蒙主丰厚的祝福,多年后回来还在格罗斯维纳街成为一位被尊敬的长老。神的话诚然可靠:“你无论往那里去,都可以顺利。” ( 书一 7) 而当一个人的生活讨主喜悦时:“凡他所作的,尽都顺利。” ( 诗一 3)

  戚伯门肯在孩童身上花工夫。不良的牧者对小羊不感兴趣,班纳特 (W.H. Bennet) 回想到有一次,戚伯门和他同住在卡迪夫,有一群主日学的老师们来和他一起茗茶。谈到他们工作的重要性,戚伯门说:“务要记得,在你们班里的这些小孩是下一代的父母亲,每一个是逐渐扩大圈子的影响中心,福音也可藉此得以广传,许多灵魂得到祝福。”然后他提起最近在伦敦碰到一位女士对他说,记得她还是个小女孩,在朋友家里遇见他,当时他送给她两段圣经,使她能够在早年归入基督。就在这个时候,一同茗茶的一位女士说她悔改的经过也很相似。当她小时候在街上漫步时, 戚伯门 先生遇见她并且问她一个怪问题:“你能否告诉我,亲爱的耶稣为何像羊被牵到宰杀之地?”她不知所措,而戚伯门也很识相不穷问下去。她思考到这个特别的问题,就去问母亲。母亲叫她读以赛亚书第五十三章;于是找到了答案,晓得耶稣受害是为她的罪孽。这些话马上说到她的心里,她也就得救了。 

  有一天戚伯门和弟兄们到一位会友的家中用茶点,这家人有几个小孩子,所以没有法子共坐一席。女主人只好为贵宾摆设一席,小孩子的一桌食物就没有那么奢华。当戚伯门进来就坐在被指定的好桌子上,众人都满意他这样做,然后他告诉其他的弟兄们坐到另一桌上,就把孩子们都叫来和他共享佳肴。 

  它是颇有趣味的一幕:做母亲的感到尴尬,孩子们则兴高采烈。那些严肃的长老们要一本正经地坐在孩子们的椅子上,用那些简陋的杯盘餐具,而年轻人尽情享受奢华的一流餐具,同时聆听最受欢迎客人的谈话。  

  他的好朋友亨利.苏陶 (Henry W. Soltan) 的孩子们,喜欢和戚伯门谈话。孩子们告诉他,他们已相信主耶稣得到救恩。他把孩子们召集到他身畔,对他们说:“孩子们,有一天──可能是几年后──撒但那恶者一定会尝试叫你们怀疑基督的爱,但要记得:『没有人能从他手里把你们夺去。』” 

  戚伯门常被请去替人和解家庭的纠纷。有一对年轻的基督徒夫妻分开了,要他去帮助他们。但是他的第一次接触并不被欣赏。然而有一天,这位妻子去参加一个聚会,会中戚伯门谈到舌头的罪,会后她对他说:“这样把我暴露在众人面前实在是丢脸!”可是当他准备讲章时,并没有把她的事放在心上,这纯粹是圣灵对她说话,责备那引起夫妻分离的罪。戚伯门就藉此机会向她指出,应该承认自己严重的缺点,也清楚说出假若她把所有的错误都推在丈夫身上,那么复和就没有可能。这位丈夫现在住在另一个市镇,戚伯门亲自去访问他,和他一同散步。这位丈夫一直在等待戚伯门的责备,但戚伯门却只字不提,可是与这么一位圣洁者为伍,就是一种责备。这位丈夫自觉惭愧,渴望再见妻子向她认错。很快的他们就会面,泪流满面,彼此要求对方的原谅。经过这次甜美的复和,二人就能快活地,有目的地生活在一起。    

  戚伯门讨厌传流言蜚辈语的人。假若有人告诉他某人的缺点,他就说:“我们马上去看他,告诉他这件事。”这么一来那控告人的就安静下来,因为他没有准备好照圣经的教导当面去做。有一天,一位姊妹来访问他就说:“某某姊妹的行为令我很为难。”戚伯门耐心听她,当她讲完了就回答:“就是这么多?”她说:“还有另外一件事。”“那你就通通说吧!”当故事讲完了一点反应也没有。戚伯门就走出去一会儿,再进来时身上已穿上大衣,手上拿着圣经,说:“我现在就去。”“但是 戚伯门 先生,我是来请教你的!”他答道:“我们一起去看那位姊妹,你知道我从不凭外貌判断,要两面都听了才能给你个答案。”这位姊妹先是婉言拒绝和戚伯门同往,经过神的仆人的劝告指导才顺服下来。当他们到了另一位姊妹家,三个人在一起时气氛就截然不同了。先前那位诉苦的姊妹忧伤痛悔,神的灵在她身上作工,觉得自己的行为太不像基督了。她得到饶恕,大家也充满喜乐,因为神在他心中的工作,且能在基督里恢复彼此的交通。  

  假若有人对讲员有任何批评,戚伯门就采取同样的原则。他会说:“我倒没有这样想,你觉得是这样吗?让我们马上去告诉他吧!”那批判的人就害怕了,戚伯门就藉此机会向他指明,若是不把意见告诉讲员,任何的批评都是无益的。 

  当难处兴起时,戚伯门会细心地寻找主的意思来克服。格罗斯维纳街聚会曾经历这样的难处:有一位弟兄常大声唱歌走调,弟兄们就劝他,但是弟兄们越申责他,他就越发大声高歌。最后在极无奈而恼怒的情形下,他们只好求助 戚伯门 先生说:“一定要想办法解决这件事,这件事就交给你办吧!”戚伯门回答道:“我们都为这件事祷告吧!”第二个主日,众人都惊讶地见到戚伯门不坐在他惯坐的位子上,他走过来坐在那弟兄的旁边。这位弟兄比任何人都诧异,那一天也没有大声走调的歌声,当聚会完毕时,这位“歌手”转向戚伯门,谢谢他的慈祥爱心,在整个聚会中,就有恢复交通的美好见证。这就显出神的灵怎样工作,在一位完全奉献者的生活上。这是神解决难处的方法,戚伯门等待在他面前直至他知道神的方法,其他的方法只能引起肉体的反抗。

  戚伯门也有一种罕有的才干来处理责斥。有一天他去看望聚会中一位姊妹,这位姊妹对他很不满意,她非但不欢迎他进去,就站在门口大发议论毫无留情,他听了一会儿后,就向着站在对面过马路的一位弟兄说:“亲爱的弟兄,听听这位亲爱的姊妹,她正向我倾心吐意。”这就断了滔滔不绝的河水。 

  在一公开读经聚会,大家都想从他得到供应,有一位年长的弟兄占了许多时间,叫人甚不耐烦。他终于闭口,空气凝结了片刻,戚伯门就安静地读出箴言第十章二十一节:“义人的口教养 ( 或作喂养 ) 许多人”,这位弟兄事后承认,在那一刹那间,他发现自己的口舌不是义人的口,因为他没有喂养任何人。  

  这些责备能以有效的秘诀,乃是从不在肉体冲动下来处理,乃是藉着圣灵的工作,所经过的工具是大家公认,是真正的一位弟兄。 

  当实行管教的时候,戚伯门常显出牧者关怀的深度,他顾念到犯规者的属灵益处。他不愿意看到任何人与圣徒的交通断绝关系。有时候,经过多次的尝试来挽回一位犯错的弟兄,结果他不肯悔改,一定要被革除,戚伯门常常想念,一面祷告,一面做挽回的工作。在格罗斯维纳街一位弟兄的被革除,不是一种自义的满足,这种极端的行动乃是满了“心里难过痛苦” ( 林后二 4) 。 

  有一位很叫人为难的弟兄搬到班斯泰埠住,人家就问起他来,教会在试炼中的长久忍耐就显出来了;戚伯门回答说,他是一位很宝贝的弟兄,一位非常宝贝的弟兄,然后加上:“我们不知道需要忍耐多久,直到他来到我们中间。”  

  当他服事“神的羊群”,他心中常顾到别人的益处。但他却不肯在基督之外来讨好每一个人。他曾这样对一位朋友说:“我主要的心愿是讨他喜悦,假若我让弟兄们欢喜,那我很高兴。假若失败了,我也不失望。”    

摘自:真正的弟兄

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