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灵命历境的危机

盖恩夫人

  不能在神以外寻见祂

  经常有人问我:“就一个初学内在道路的人而言,难道不应该先从外面寻找主,祂?”

  我们若走迂回的道路寻找神,这不是真正属灵道路的开端。拣选这样的路径,是一个大错。一个年轻的基督徒在外面寻找神,他所追求的是一位“明显”的神,是一个在神之外的神( 译者注:意指神是隐藏的神 )。 这是何等的悲剧!因为他从天的这一方直到那一方寻找神,结果他所有的力量都被分散,被浪费了,因他在神所不在的地方寻找神。他应该集中他的全人在神的同在里,并且从他里面来求告神。

  画家如何下笔描绘出美妙的线条?他先在画面上画出几条线,从分散的各种角度,逐渐在画面的中心描绘出他所要描绘的景象。每条线越靠中心部份越强烈明晰。相反地,各条线越朝边缘,就越微弱而淡薄。在信徒身上亦是如此。

  信徒向内退回到灵里,主就在此与他相会:这是一个灵的境界。若能多多如此操练,神对这个人的吸引力就会越来越大;而信徒也就越多得着能力作祂的工。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这里有一幅油画,画中所有的线条都散布得很宽阔,但它们却逐渐集中在一个中心地区。我们的魂也是一样,从所有各个分散的不同角落,集中在一个中心的地方:在这里,再没有力量使我们全人被分散。只有在这里,我们的魂才能寻见神。

  一个基督徒若要属灵、内在的生命一定要成长,他必须聚集他所有的思想,而从里面寻找……,除非如此,他就永远摸不到他全人的中心;而这个中心点就是神居住的所在。

  然而等他进入了在他里面神所居住的地方,他需要再度离开这中心点。这不是说,他要回到外面的境界,而是离开那里、超越现有的经历更往里面极深处去。这是真正的离开“己”的经历。信徒脱离自己,不是从外面脱离;乃是越朝里面去,越脱离自己。他不再仅仅收回自己的心思与全人;而是经过这阶段,再向里面进一步,脱离自己的中心,而朝往创造者居住的中心前进。

  我们魂的中心,好似半路客栈。旅人在旅途中,必会经过这个地方。当他在客栈歇歇之后,预备离去时,他不是走回头的路,乃是往前迈向更高之路。当他离客栈越远,他就离自己越远;这个阶段的经历多重在眼见与感官的感觉。

  当一个人向他全人的中心移近时,他在这里会遇见神。但神盼望他继续向前,离开自己,而靠近祂。当我们来到这个地步,我们就进入主的里面了;是在我们这个人深处的中心点,寻见祂的面。再往里面去时,我们就进入“己”不再存在的境界。越向深处进,越靠近祂;同时我们就离自己越远。

  从“己”到神

  一个基督徒在神里面的进步,应当用他“脱离己”的程度来衡量。什么是己生命?己生命就是人自己的看法和感觉,他的回忆和思想,他的兴趣与自我反省;这些都是“己”。当一个信徒起首进入主的同在,开始向他全人最深处的中心近前时,他会经常自我反省,己的意识也愈来愈强。他越来到全人的中心,越容易遇见主,同时他也沉迷在“己”的里面。

  然而,当他真正来到全人的中心,并继续进深时,他就不再看自己了。他的感觉、记忆、兴趣、自我反省,都会越来越减少。因为此时他已经转离自己而面向神。当他面向神前行时,就越过越脱离自己。在最初,自我反省是有益的,也是必须的。但到了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个阶段,自我反省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当一个信徒刚开始走上内在道路时,他一定会注意自己,而里面的感觉也相当复杂,多半的人都是如此。但是,当他逐渐进步时,这些情形就越来越单纯,他会更多集中在灵里( 不过他们仍然会自我反省) 。当他继续向前时,他会受引导,而不再以自己为中心了。在这个阶段,他就得着一个特别的恩典──专一的眼目。

  现在再回头提一下我上面曾说过的半路客栈。当旅人行在路中,忽然看见前方一幢房子,他继续往前,靠近这幢房子,并看清它的全貌:这时他就不再需要寻找方向或猜疑自己身在何处。他可以定睛在这个目标上,这是他旅程中的第一站。他进入了客栈之后,并不需要再回想来时的路程,或思想客栈的本身。因为他已来到一个安息之处,到达他全人的中心点。早先在旅程中遇见的艰难,都已抛在身后了。

  一个基督徒要学习经过半路客栈再往前去,直等到他来到一个地方,自我意识几乎不再存在,所有的只是神的看法,他与神同在,也在神里面,甚至迷失在神里面;如此他会越来越少思念自己,而越多失去在神里面。我要说,“他迷失在神的幽暗里。”他甚至能达到一个地步,几乎不知道其他的事,单知道他的主。然而我的意思并不是说任何自我反省都会妨碍他与神之间的交通。

  我们现在问一个问题:“一个人如何才能超越自己?”答案是:藉着意志的降服。然而我所说的意志的降服指的又是什么呢?

  意志主理我们的悟性与记忆。这两者必须绝对清楚地划分,但它们的确又是一个。当一个人来到他全人的中心 ( 就是前面题到的半路客栈 ),他的悟性与记忆都降服于神了。这两个官能必须降服于神,不能让它们降服于“己”,或任何其他的人。

  当一个人经过了这个阶段,再离开自己时,因他的意志已经降服于神,所以与当初挣扎着进入深处的那阶段相比,他已经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人。

  人若想在神里面牢靠地扎根,他必须再往前进。要改变人里面的部份是非常不容易的。你知道吗?在半路客栈里,虽然人专一地要进入神里面;但这个追求的本身,丝毫不能使人改变。我们若要被改变,就必须继续不断地竭力地收回我们的全人,回到深处的中心。

  虽然这本书前面说到许多不同的阶段,但我不会停留在其中任何一个阶段。一个追求内在生命的人,不应该一直受教于前面那些阶段。若是那样,就像人翻转胃中的食物,放在口中咀嚼一样。这种情形是属灵死亡的前兆。半路客栈只是一个“引进”的初级阶段,不要停留在那里。当你带领人走里面道路时,若能将人带到半路客栈;这实在算不得什么成就。

  既然已来到半路客栈,基督徒就应当继续向前探寻其他的历境。他必须经常地、不住地如此向前。

  我们来到这个历境,才开始“逐渐地”被改变。

  属灵历境的真正起点

  当一个基督徒举步迈上内在道路时,他会遇见许多困难,不知如何实际地运用上述半路客栈的比方。当他向前迈进,而且弃绝流荡的心思以及其他各种思想,开始经历到与神合一时,他就会充满无穷的喜乐与欢欣。这时,他可能会犯一个错误,说:“看哪!我终于达到基督徒该有的境界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因为这个阶段,主用极大的喜乐,用属灵的感觉,用无尽的恩典引吸他。这一段日子的确是基督徒生命中,最值得回想的经历。但是真正的深入经历还在前面,试炼也在前面等着他。

  在神的儿女中,并没有太多人追寻在主里面更深的生命。所以能找着半路客栈的人不多,其他在这路上摸索的人多半因失望而气馁。也有少数的人,曾经尝到与基督联合的滋味,并且常因属灵的恩典与奇妙的新认识而被更新。但是过了一段时间,追求的热忱就减退了,而且渐渐把与主交通的经历看作习以为常。随着年日的过去,原先“新”的事物与经历都变得陈旧了。

  在信徒的属灵生命里,会来到一个阶段,好像主收回了他所赐的喜乐和恩典。同时他可能会发现自己正处于逼迫的环境中──这些逼迫多来自有宗教权柄的基督徒。更甚者,他可能在家庭或个人生活中,遭遇困难。有时他会经历身体上的软弱,有时他遇见极大的痛苦,或其他难以计数的损失。信徒这时可能会觉得他的经历与别人迥异,好像神对他特别不公平。在诸般的痛苦与困惑中,他可能觉得人亏待他,神也离弃他。世界与其他事物将他压碎;朋友也背弃他。生活中处处皆是痛苦与艰难。这时,在感觉上,似乎神弃绝了这个人,并且任凭他的灵里枯干。许多人一遇到这个,就无法继续向前而退去了。

  这是主给门徒真正的测验。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真正地测验出我们对主的奉献。以往他有许多的经历、热心、追求;这些都使信徒向“未知”的境界探讨。一路上他饱尝与神更深交通的喜乐;但是真正的应许之地,永远是在大旷野的另一边。人总是在沙漠的对面找到应许。

  当一个基督徒来到旷野的边缘,他发现这是一个荒凉之地,是感官的黑夜;这时他进入基督被神离弃时的感觉:“为什么?”……只有在这个时候,信徒才会凭着单一的信心行走。现在他才开始真正地在他的主里面生根建造。极少数人经过这个,还能安静地、平稳地,继续追寻祂。他要隐藏地、谦卑地、不引人注意地、不受称赞地、静默地向前。除了让神得著称赞以外,在凡事上他无所望、无所期。他不指望任何受造之物,只等候神。

  当我们全人最深处失去了一切,我们才有真正的开始。是的,刚刚开始进入与基督更深的关系里!

  我们奉献后,经过真正的测验是否能坚立,就在于我们是否能达到这种境界:

  你得不凭感觉、不重官觉地走到半路客栈;并且继续向前,凭着信心的眼睛知道他在那里;在毫无感觉的情形下,更深地进入基督;当你完全无法觉得神的同在,而四围环境并内在心境都崩溃时,你仍然能坐在祂面前;不存任何要求或疑问来就近祂;单单因信而安稳,不受任何事物侵袭,也无太多的意识;虽然没有属灵的感觉,但你的全人能转向祂并且专注在祂身上。

  这时才是基督徒生命真正的开始 。

  摘自:《灵命历境的危机》  【承蒙美国见证书室应允刊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