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2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

201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1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1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2000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9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8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7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6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5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4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3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2年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1991年
九月刊 | 七月刊 | 五月刊
三月刊 |
一月刊

1990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9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8年
三月刊 | 一月刊 |
1987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1986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5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4年
十一月刊 | 九月刊 | 七月刊
五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3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八月刊
六月刊 | 三月刊 | 一月刊

1982年
十二月刊 | 十一月刊 | 十月刊
九月刊 | 八月刊 | 七月刊 | 六月刊五月刊 | 四月刊 | 三月刊 | 二月刊 | 一月刊
1981年
十二月刊 | 十月刊 | 七月刊 | 四月刊 | 一月刊




路得记(一)
巴若兰

本文为巴若兰姊妹(Elizabeth Fischbacher)1959年在香港对姊妹们的查经,从一姊妹的笔记整理而成。【编者注:巴若兰为巴富羲医疗宣教士的姊姊】

  路得记分析

  根据书中人物的信心,可将本文分为四大段:

  因信选择(一章)
  因信行动(二章)
  因信交托(三章)
  因信受赏(四章)

  开头的话

  我们这次查经,但愿不是只增加圣经知识,而不加增属灵的经历,在我们中间有一种光景,就是只有头脑知识而缺少进入经历。当二十几岁时我便渴望要有得胜的秘诀,神给我一节圣经,腓立比书第四章6-7 节。但这二节圣经到现在我仍经历的很少。光是“凡事谢恩”这件事,若我们实际的去经历,就够使我们很快的成为一个属灵的人。认真的说,我们知道的越多,责任便越大;多听一次的道,就多加一次的责任。神的话每一句都带着能力,只要我们不依赖自己,不凭自己去分析神的话,而是谦卑相信接受,神会负责引领我们进入实际的经历。

  路得记与以斯帖记是很特别的两卷书,均以女人的名字为书名。本书中不只提路得,也提其他的人,如波阿斯,他是一好的、尊贵的、属灵的人。如按解经常例,男人通常预表基督,那我们就该称本书为《波阿斯记》。但神却以路得命名,给她这本没有神,没有指望,在选民之外的人,有很高的地位。

  路得是一外邦女子,站在被诅咒的地位,她本来不在神的计划内,连一个普通百姓都不是,但后来她不只是一百姓,且成了带进国度,成全神永远计划的人。所以每当我们查读这本书就能从其中得着安慰并受到激励。每读一本书,我常对自己发下列的问题: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和当时的背景如何? 以及着书的目的何在。

  一、时间

  本书的写作约在主前一千五百年,以色列人进入迦南地后,最黑暗的时代。

  二、背景

  以色列刚从埃及出来时,都很好,满了赞美、感谢、敬拜。以后神向他们显现,并给他们知道神有一个目的在他们身上。迦南虽是美好,且是流奶与蜜之地,但内中有许多厉害的仇敌,是拜偶像、反对神的。神说:“我将那地赐给你们,你们要在那地事奉我”,但有一条件,他们必须将仇敌赶出去,一个也不可存留。如果留下,便要成为他们以后很大的难处。

  摩西去世之后,约书亚带领百姓进入迦南地,一到达,便遇到很大的反抗,但神带领他们得胜了。然而他们却未履行条件,神说:“你们不要怕这些仇敌,只要你们跟我的关系是正常的,我要负责把他们赶出去,叫他们怕你们。”但很可惜,仇敌是对付了,然而没有彻底赶出去。结果这些仇敌慢慢的多起来,胜过他们;且与他们接触、联婚。以色列人就堕落了,是因为没有彻底赶出仇敌。问题不是得胜有多少,乃是有无彻底对付了那些与神有妨碍的事。士师记末一节“各人任意而行”,这是士师记的特点。乃是一可怕令人厌恶的时代。神的百姓不服神的权柄,各人任意而行,过单独的个人生活。这不是神的百姓该有的生活。他们所以这样是因违背神,没有履行神的条件。就在这种背景里引进了路得这外邦女子顺服的故事。

  三、目的

  路得在圣经中的地位很高,何以神这样高举一女子,目的要叫世世代代的人从其中都知道,在背叛中仍有神无限的怜悯和极大的慈爱。路得记写在士师记之后,实为士师记的一部分,路得的故事在士师时代中好比沙漠中的青草,黑夜中的明星,盼望我们能从其中看见这一点的关系。

  我们可从创世记第第三十二章27-28节更清楚的看见这一点,神问雅各说:“你的名字是什么?”意即你是什么人?雅各说:“我名叫雅各”,意即我是欺骗人的,我在神面前不能隐藏,且感羞耻。但神说你不要再叫雅各,要叫以色列,不过以后神仍称雅各为雅各。出埃及记第三章15节神说:“我是亚伯拉罕的神,以撒的神,雅各的神……耶和华是我的名……”在英文本中没有“耶和华”这三个字,应作“这是我的名”。神在人的名上加上自己的名,这是一新名。稀奇的是,在雅各改名以色列以后,神仍说:“我是雅各的神,直到永远为记念。”神的救恩高到一个地步,不只能使雅各成为得胜的,且加上荣耀,把羞耻完全除去,从里面完全改变。永远的爱做到一个地步,能将雅各变成以色列。路得的故事充分说明了“神无限的恩典和怜悯”。

  四、信息

  我们先看路得记第一章1-2节中之几个人名和地名的意义。

  犹大-赞美
  伯利恆-粮食之家
  摩押-意义未明,但为一来历不好被神诅咒之地
  以法他-结果子
  以利米勒-神是王
  拿俄米-甜
  玛伦-软弱
  基连-衰残

  这些名字的意义都是永远的事实,启示真理的一方面。可是他们在经历的方面恰与名字相反,是有名无实的人,犹大地是赞美的地方,但却满了埋怨。伯利恆应该是粮食之家,但却闹饥荒。以法他该为结果子之地,但却是空虚的。以利米勒的意思--神是王,但却自己作了王。若果神在他身上作了王,他还能跑到摩押地,去了被神诅咒的地方么?拿俄米本是甜的,但她说我是苦的。父亲不让神作王,母亲是苦的,又有饥荒,自然生了个软弱的儿子玛伦;而基连不止软弱,且是衰残的,快要死的。

  第1节第二句,“国中遭遇饥荒”,这个国就是犹大地,神所应许之地。神从全世界为自己所拣选的地方,是神应许给祂百姓的,是祂的产业。犹太人是神的百姓,所以犹大地自然也是他们的产业。在未得此地之前差遣十二人去窥探,十二人回来时虽不同心,但都同意那是极美之地,不必劳苦,不像埃及地。但不久国中遭遇饥荒,这极美的流奶与蜜之地,怎会落到这种情形?摩西曾将生命与死亡,摆在他们面前,在乎他们自己的拣选。如果他们愿意顺服与祂维持一好的关系,将有一生命的经历,不然则是死亡。你或许想我们怎么会拣选死亡和咒诅。但你我天天拣选违反生命之原则,结果不是死亡便是咒诅。

  路加福音第十五章浪子的比喻--小儿子到远方,远方的光景乃是饥荒的光景,父家的光景不是饥荒,父家中不只儿子有享受,连雇工都口粮有馀。按外面看,他们是神的百姓,住在流奶与蜜之地;但他们心中却远离神到远方,便遭大饥荒。这一家本应是最好的,但他们却不好,难处不是所住的地方不好,乃是他们心中已经远离神,失去了原来的关系。道理有,而经历没有。遇见试探便胜不过,离开神所拣选的地,到自己所拣选的地去。按外面的环境,有充足的理由应当离开,或许以利米勒讲了许多理由;他可以说:“若我自己单身一人还可以,但我要负担妻子儿子的生活”,以往的经历告诉我们,什么时候我们讲理由便失败。因我们不是外邦人,我们是基督徒所以不能讲理由。他们知道,也会讲“全地只有一位真神,神是全地之神,是万王之王”,他们会说,但当试探来时便害怕了;怕神的宝座,以为服在宝座之下便要吃苦。这就是看环境与讲理由是与神没有亲密关系的人。但在那些与神有亲密关系的人,服在神面前的人身上,宝座不是苦的,而是施恩的宝座。我们不要批评以利米勒,我们也常是心中不赞美,口中也不赞美的人。我常以此试验自己,我们难免有下沉的时候,但无论如何我们要回到赞美之地。

  神的安排是伯利恆乃粮食之家,你若觉得没有什么粮食,便应知道你的光景不对了。创世记第一章1节,“地是空虚溷沌”,神厌恶空虚。创世记之特点乃是丰满,神在那里,那里就丰满。魔鬼在那里,那里就空虚。我们过教会的生活,教会若饥荒了,你怎么办?这样的事是我们常会碰到的。我确实在神面前好好看过这一问题。你不要研究有无饥荒,你要研究有无宝座,立场对不对。教会不是客观的,教会就是你,就是我。有人因自己未进入教会之实际,就在那里埋怨教会,说这里无粮食,所以要走了。但饥荒不是离开那地方的理由。亚伯拉罕撇下一切跟随神,成为信心之父。神要他住在那地,但遇到饥荒他跑掉,这是一大试探。他到埃及落在危险中,羞辱神的名,可是亚伯拉罕回来了,而以利米勒却没有回来。

  当以利亚时,三年半不下雨,神藉着乌鸦和穷寡妇养活以利亚。诗篇第三十三篇18-19节,神给你的应许,你可以接受,虽然外面有饥荒,但只要你与神里面的关系是对的,你能在饥荒中存活。我们要保守与神的关系清楚到不受饥荒的影响。不要说教会这样那样,要在有饥荒之时宣告伯利恆(教会)在神的宝座之下永远是粮食之家,摩押地不但不去,连看也不看,完全服在神宝座之下。感谢神!就是在饥荒之时,这宝座仍是施恩的宝座。(续)

 

回目录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