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的背景
本书的特点
认识耶稣
信他的名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约翰福音概要

  约翰福音十八章

  主题:耶稣被捉及受害    钥节:18章11,37节

  事实的要

  一、客西马尼园被捕(1-11)
     犹大出卖耶稣;耶稣主动被捕;彼得拔刀救耶稣。

  二、大祭司院受审(12-27)
    先见亚那;彼得首次否认主;亚那审问耶稣;彼得二、三次否认主。

  三、在彼拉多前受审(28-40)
     彼拉多推卸责任;彼拉多第一次审耶稣;犹太人选择释放强盗巴拉巴。

  分段注释:

  一、耶稣主动被捉,成为囚犯(1-11)

  灵意重点:耶稣回到客西马尼园,主动走向暴民交出自己,保护门徒离开,彼得靠血气行事。

  初信

  1、“耶稣说了这话就同门徒出去,过了汲沦溪,在那里有一个园子,祂和门徒进去了。”(1节)

  耶稣在犹大受了祂给的饼出去后,便知道犹大决心要卖祂(约13:30)。但祂仍然过汲沦溪,到祂平常祷告的地方──客西马尼园。祂按着神的旨意回到耶路撒冷,准备被捉,受苦并被钉十字架,正应验祂自己所说的“没有人夺我的命去,是我自己舍的。我有权柄舍了,也有权柄取回来”(约10:18)。

  祂的主动舍命,以及预知犹大带兵丁捉拿祂,显出祂是神的儿子,预知万事,也显出祂舍己的爱。

  2、“耶稣说我已经告诉你们就是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8节)

  耶稣知道将要临到自己的事,为了不让门徒受害,就自己出来见捉拿祂的人说:“你们若找我,就让这些人去吧。”(8节)主耶稣在最危险的时候,仍然护卫门徒。祂宁愿自己一个人担当,不愿门徒受连累。哦,主今天仍是如此护卫我们,在任何为难中,祂都乐意为我们承当(太8:17诗68:19)。

  从属灵的方面,祂知道门徒现在无法与祂一同受苦,在十三章中曾说:“我所去的地方,现在你们不能去”(13:33)。但是,将来有一天,他们也要象耶稣一样为神的福音殉道。所以在三十七节又说:“后来却要跟我去”。

  3、“耶稣就对彼得说收刀入鞘吧,我父所给我的那杯我岂可不喝呢”。(11节)

  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从外面看,是人把他钉死的;但是主却说,这是从天父手里接过来的苦杯。因此我们若忠心跟随主,学习任何临到我们身上十字架的苦难,特别在遵行神旨意时,若能认识这是父神量给的一份(一杯即表一份之意),我们就不会怨天尤人,而乐于接受(罗8:28)。

  在跟随主的门徒身上,十字架的苦难是每位门徒所该喝的,因为耶稣曾说过“你们要纪念我从前对你们所说的话,仆人不能大过主人。他们若逼迫了我、也要逼迫你们。门徒在世界主要的任务不是争战,而是为主牺牲和受逼迫,将神的真理和爱表明出来,正如保罗所行的(林后6:3-10)。

  4、“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那仆人名叫马勒古”。(10节)

  耶稣在这种情况中的沉静,就显出祂本性中积蓄的丰满;但属血气──彼得拔出平日带着的刀。耶稣显出的丰满,能摧毁一切恶势力;人动用血气,最多不过削掉人一只耳朵。这是何等的对比,这也显出血气之勇是何等可笑。我们若有耶稣丰满的生命,已足应付一切难处,真该放下一切血气的方法了──“收刀入削吧”(11节)。

  一般

  1、“耶稣说,我就是,他们就退后倒在地上。”(6节)

  耶稣出来对他们说“你们找谁”,就是神在拿撒勒人耶稣的人格之中,前来问这些要捉拿祂的人说,“你们找谁”。这件事与祂遇见医好瞎子问他说,“你信神的儿子么”时所表明的一样。表明祂的神性(约9:35-37)。他们之所以退后倒退在地上,乃是因为耶稣把祂的神性稍微向他们显示出来的结果。可惜犹太人在这样的显现中还是没有悔改,这对不信的人以及信徒,都是一个很大的教训。

  2、“西门彼得带着一把刀,就拔出来,将大祭司的仆人砍了一刀,削掉他的右耳。仆人名叫马勒古”(10节)

  彼得凭一时血气之勇,拔刀削掉了马勒古的耳朵,却在马勒古亲属的质问下跌倒了(36节)。这说出:(1)血气之勇都是无用的兵器,绝无永恒属灵的功效;(2)凭血气行事的,总必自食血气之果,将来就是跌倒在这后果上。正如主的话说,“顺着血气(原文)撒种的,必从血气收败坏”(加6:8)。

  二、耶稣大祭司和彼拉多前受害(12-40)

  灵意重点:耶稣受逼迫中的讲和,彼得自信的失败,彼拉多的藉口。

  初信

  1、“那看门的使女对彼得说你不是这人的门徒么,他说我不是。”(17节)

  西门彼得在十三章中曾对耶稣说“主啊,我为什么现在不能跟你去,我愿意为你舍命。”(13:37),在耶稣被捉拿时他拔刀保护耶稣,后来,他跟着耶稣到大祭司院子,又被约翰带到院内,可见,彼得跟随耶稣的决心和勇气。但是,当他被大祭司的使女和仆人询问时,就立刻跌倒;可见凭着血气不能应付所遇见的困难(罗7:18)。

  还有彼得三次跌到,除了自信、自持外,还有一个原因,是他在客西马尼园沈睡,没有警醒祷告(太26:40-41),所以,凡是热心跟随及服事主的信徒,要警醒祷告,不可依靠血气的智慧和勇气,必须等候圣灵的引导,才不至于象彼得那样,三次不认主。

  2、“仆人和差役因为天冷,就生了火站在那里烤火,彼得也同他们站着烤火。”“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祂的门徒么?”(18,25节)

  因着主的离去,又处在敌人的询问中,彼得感到心灵中的寒冷,他就到世人中间去寻求温暖(烤火的象征),岂知世人拒绝他。可见我们已经蒙恩的人,与世界早已断绝;就是我们不弃绝世界,世界也要弃绝我们。我们若在环境苦难中,感到心灵的孤单寒冷,只有回到主面前,他的大爱会温暖我们的心;不要在人群中寻找同情和安慰,否则会遇见试探而跌倒。

  3、“西门彼得正站着烤火,有人对他说,你不也是他的门徒么,彼得不承认。”(25节)

  世人以“耶稣的门徒”为耻,怕为祂受羞辱,因祂被列在罪犯中(赛53:12),彼得怕被称为祂的门徒,是怕为祂受迫害(罗1:16)。我们是否如此呢?彼得想去烤火,就不能否认主。这是基督徒回头寻求属世欢乐,常会被迫失去主的见证。但感谢主,祂也常藉环境,给我们光明的召唤──“鸡叫”,使我们如同彼得一样醒悟过来。哦,但愿主所安排环境鸡叫的声音,如同晨光照亮我们,使我们看见离开主而到世人中得温暖,是何等愚昧,多么可怜!

  4、“众人将耶稣从该亚法那里往衙门内解去,那时天还早,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28节)

  “他们自己却不进衙门,恐怕染了污秽,不能吃逾越节的筵席。”他们以为进入外邦人的住宅是沾染污秽,但假借着外邦人的手,将荣耀之主钉十字架上却不以为污秽。凡关心宗教生活及崇拜仪式的人,若是失掉轻重先后的判断而将次等,三等,或四等问题看为首要的事,也都是犯着同样的罪。

  5、“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我的国若属这世界,我的臣仆必要争战,使我不至于被交给犹太人;只是我的国不属这世界。”(36节)

  主自己的回答把犹太人控告祂真正的罪状,一语道破了──祂自称是弥赛亚,是神的儿子(19:7比较可14:61-62)。从这个意义上说,祂是自命为王(1:49)。不过祂已经把弥赛亚为王的观念彻底改变了。祂确实是一位君王;不过祂之所谓君王者,却是与世俗之所谓君王者,断然不同。祂的王权即不是出自世界,也不会被世界所承认。

  这不是说弥赛亚的国度,不管辖这个世界,而是说目前祂不用地上的权柄来管辖世界。在祂第二次再来时,祂就要全部接管地上所有的柄,真正做地上的王子(启示录11:15)。

  一般

  1、“耶稣回答说我从来是明明的对世人说话,我常在会堂和殿里,就是犹太人聚集的地方教训人;我在暗地里并没有说什么。”(20节)

  我们的主虽然在捆绑中(12、24),却在强权面前,仍然显出祂的刚强、稳定、光明、尊贫(19-23,33-37)。因祂他回答大祭司的话,并没有带怒气,属血气的彼得虽已被放过(8节),却在人世的温暖──“烤火”,微笑的试炼前,失去了作主门徒的见证──否认耶稣。这更是衬托出耶稣基督是何等超越!

  2、“耶稣回答说,我的国不属这世界,”(36节)

  主明说,祂的“国不属这世界”(36)。我们这些得救迁入祂国中的人,自然也不属这世界。因此我们也和主耶稣一样,绝不可用属世的力量来保护自己;我们唯一可依靠的保障,就是天上的父神(罗5:19)。

  “我的国不属这世界”。主没有说祂有一个看得见的国度(路17:20-21);祂只是默想了这个名词,藉以说明祂的权势之范围。“我所有的国度”是一个特别的国度,不过这位君王却不是以占领土地,夺取政权而与罗马抗衡为目的。

  6、“他们又喊着说,‘不要这人,要巴拉巴’。这巴拉巴是个强盗”。(40节)

  犹太人因听从彼拉多要求释放巴拉巴,可见凡不接受真理的,当他们被人煽动时,必失去理性。他们不认识耶稣为弥赛亚,乃是因他们拒绝接受耶稣所传的真理──真正降服于神,行公义,好怜悯的道(37,8:43-45)。

  “巴拉巴”也预表,世人里面的老我,不但世人不能放弃老我,有时,连信徒也爱惜自己的老我(强盗的生命),不愿把它交出来钉十字架(加5:14)。

  犹太人在彼拉多面前弃绝耶稣,后来要彼拉多钉祂十字架,不但显出他们的罪行,在此也说出耶稣被捉、受审,显出犹太人弃绝真理,而被神审判(约12:31)。彼得在五旬节圣灵降临后,借着圣灵向犹太人指出,神对他们罪行的宣判,“你们就借着无法之人的手,把祂钉死在十字架上杀了”(徒2:23)。

  犹太人抛弃了救主,而选择了巴拉巴,这件事不只是一件历史的陈迹。这是一个可怕的象征,象征着全世界的倾向,在一位真的君王与一位土匪的领袖之间,世界选择了巴拉巴,“这巴拉巴本是一位强盗”。

  第十八章至十九章属灵要义

  1、主题:这世界(世人)受审判

  2、事实:光明与黑暗的争战

  3、1-17章教训

  前面作者的笔法是叙述与讲论及说明,其主要用意在将属灵的教训向读者说明。他在一至十三章所记述的每一件事迹,都是为了其中的教训,而且总是用一段讲话的材料将故事中所蕴藏的教训说明出来。例如:他记述了分饼给五千人的故事这后,就立刻接上一段长篇大论的讲话来说明生命这粮的道理。到了十三至十七章,几乎完全是讲话,其中记事该有主为门徒洗脚那一件记事。这一段讲话,虽然形式上是主对他的门徒和他的父说的,在意义上也是直接对我们每一个人的灵魂说的话。

  4、十八章至二十章的教训

  十八章至二十章中则完全是记事,而不加以任何解释性的谈话。在这里若要根据以前的作风,在犹大、彼得、该亚法或彼拉多的罪恶中,找出对我们各人心灵的教训,当然是一样可能的事;而且那样的做法也不无益处。然而约翰却好象要故意地使我们不再思想自己,而专注意在主的身上;我们现在所当做的不是默念的工夫。而是审察的工夫。因为这世界的危机已经来到(十二章),光明与黑暗的战争已在进行这中,直到得胜者高呼“成了”(19章),就是祂的胜利被显出来(20章)为止。于我们最有益处的,不在从其中探求对自己的教训,而在集中精神注视着“神之道”,看他如何前去“审判并争战。”(启19:1)

  故此,我们从此以后也要学习圣约翰的作风,专心寻求了解客观的事实──就是那使主高呼凯旋口号,说“成了”的事实(汤普威廉)。

回目录  下一章